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1|回复: 17

头发的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8 13: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设立的时候,髡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



    很多比


较情绪化的人在自我惩罚的时候,都喜欢剃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就采取了剃光头发和文身等一系列极端的行为来惩罚自己。


    清朝人的发型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其实就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现代西方曾出现过一批所谓“现代派”的人,专门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一绺,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自古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大巫师的发掣、浪荡子弟的发型都这样,因为这个发型的外在表现最张扬。孔子有个非常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在拜孔子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后来孔子降伏了子路,才使其改邪归正。     中国人管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这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时,双方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一绺头发,挽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所以把双方剪下的头发挽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再有就是,头发是人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是一种关于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好期望。

女人与头发有人戏言,女人左脑一半想服饰,一半思发饰;右脑一半想家事,一半思故事。如果衣服是女人的脸面,那么头发便是女人的心情。衣服的好坏有时只是虚荣的体现,头发的面貌却是女人生活本真的反应。
    女人一生的历程都在通过发型演绎。幼时翘翘的羊角辫,在蹦跳中抒发童年的天真;少女时渐长渐美的秀发,柔顺中满蕴着少女的多情;走进婚姻,精炼的短发诠释成熟与干练;韶华逝去,华发飞雪,银发凝聚的便是女人一生的心情。
   恋爱中的女人,头发是她最动人的情书。三千秀发飘拂,是对爱人最灵动的爱情表白。因为恋爱中的女人尚且能为男人付出一切,何况三千烦恼丝?猛男配娇妇,书生遇俏女。恋人是阳刚猛男,女人必留娇俏妩媚的短发,青春活泼,风采俏丽;恋人是文弱书生,女人必定是秀发飞瀑,秀美中有娇柔,娇柔中多风情。
  人逢喜事精神爽,头发最能诉心声。新娘的发型是女人一生的记忆,它是女人从少女到成人的美好见证。为了那一刻的美丽,女人总在头发上煞费苦心。或云鬓堆叠,或盘龙戏珠,或花枝颤颤,或金钗银簪。那一刻,女人总将全部的美丽交与头发诠释。
  女人的新生活,也总从发型开端。晨起对镜贴花黄,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诀别一段痛苦情缘,女人常以短发显示潇洒心态;找到新的工作,女人总以更精致的发型显示喜庆。
  女人通过头发传达爱情,也接收爱情。有男人的手从秀发间飞过,是女人最幸福的时光。而遭遇重大变故的女人,也总爱借发抒情。轻则剪去长发,以示与往事告别;重者干脆削发为尼,从此割断与红尘的联系。

  京剧名净侯喜瑞有一拿手剧目为:《战宛城》,又名《割发代首》,敷衍的是《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的故事。但该剧“马踏青苗”一析却是史有明载,据《三国志》注引《曹瞒传》所述,有次出军,行经麦田,操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拔麦牵马步行,偏在此时,操的坐骑被惊窜入麦中,踏坏一大块麦田。曹操令主薄议罪,“主薄对以《春秋》之义,罪不加于尊”。操言“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制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于是“缓剑割发以置地”,表示已受刑。
    对此,《三国演义》引后人诗论之曰:“拔刀割发且为首,方知操瞒诈术深”。视此为曹操狡诈权术的事例。此论影响甚广,以致近世学者在肯定曹操执法认真时,仍视他割发代刑“不无滑稽”。
    其实,曹操割发代刑,是有其法理依据的。其源于古代有一种刑法名:髡钳。其特征之一就是将男子头发剃去,《说文解字》释:“髡者,剃发也”。《周礼·秋官·掌戮》有“髡者使守積”的记载,《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曾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晋书·陈寿传》)。可证三国时仍施髡刑(后世囚犯剃光头似为髡刑孑遗)。这种刑罚与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的观念有关,与古时的社会习俗有关。
    古人认为,身体器官中头最重要,为元,(即为首,为第一)。头发作为头的衍生物,被视为头的延伸,故而,头发的发式、绾束头发的头饰常被作为人身份、形象的代表。例如,男孩成童,束发为髻曰:束发;成年束发为冠,曰:冠礼。女子成年,曰;及笄。《说文解字》言:“笄,簪也”,即将头发盘结,用簪子贯束头发。此亦指女子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龄“女子许婚,笄而礼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鉴于,男子冠礼、女子及笄均有将头发盘结,用簪贯束为示。此仪式的具体操作即是:结发。所谓结发夫妻指原配,白头偕老言一生相伴,皆是以头发的发式,颜色作人的指代。
    古诗中常以发式,喻指人的貌美,如:乐府诗《陌上桑》之“头上倭堕髻”,以状罗敷之美;李白《清平乐》之“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咏杨玉环之美无人可敌,汉宫美人赵飞燕不过是倚仗新妆饰扮邀宠,难比杨玉环之天然国色。句中所言“新妆”的标志,首指头发的发式,《飞燕外传》言:“飞燕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恹来妆。”
    戏曲中以头发喻代人的著名角色当属杨玉环。如《长生殿》,《太真外传》均有表现杨玉环被逐出宫后,剪发献明皇,特用隆基所赠之钿盒盛之,以头发喻己,欲终身伴驾之意,
明皇睹物思人,亟召回宫的情节。
    人类学家称文化为人类的“体外器官”。文化了的头发不仅是人生理上的“体外器官”,更是人精神上的“体外器官”。由此而论,曹操“割发代刑”,在特定社会文化时期,是逻辑使然的变通执法,还是“滑稽”奸诈?答案似不言自明。
发表于 2012-7-28 14: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8 14: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8 14: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4941384031288339901_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纠结啊 发表于 2012-7-28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5: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爨之子 发表于 2012-7-28 14:3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5: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爨之子 发表于 2012-7-28 14:3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5: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cc_冷眸_╮ 发表于 2012-7-28 14:50

发表于 2012-7-28 17: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lang博 发表于 2012-7-28 17: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5-1-23 02:16 , Processed in 0.05324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