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4|回复: 0

小议当年孙渡将军对红军的功过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1 16: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正确理解“调出滇军就是胜利”
在目前四渡赤水的研究中,不少文章和回忆录都用了毛泽东的话:“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然而在解释这句话时不是误解为把滇军从云南调出来,就是含糊其词。其实毛泽东的话是有针对性的。第四次渡赤水后,毛泽东在指挥红军奔袭贵阳的过程中,最为精彩的是牢牢把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迫使蒋介石三调滇军。一调是把滇军从云南的边界东远调到了贵阳西面不远的清镇。红军逼近乌江时,蒋介石急得连续发电给滇军司令孙渡求援。1935 年3 月28 日上午8 时,蒋介石给孙渡的电报中说:“务望兄部速取直径,用最快速度,于本月31 日以前,赶到打鼓新场与西安寨间地区,俾得按期协剿,完成革命也。”此时的蒋介石显然没有料到红军竟然敢奔袭贵阳,因此令滇军赶往打鼓新场。3 月29 日红军逼近乌江,蒋介石的急电不再称兄道弟了:“望孙司令速率所部,31 日结集黔西,并望先就道一部,兼程前往黔西堵击为要。”这封电报表明蒋介石已经难以判断红军的动向,只得令滇军赶往“黔西”待命。3 月30 日,红军来到了乌江边,蒋介石第三次急电有点不客气了:“查匪主力,29 日已到安底、茶园一带,此时必续向西南急窜。唯恐黔西将于1 日为匪所占。务希孙纵队本日到达大定之安旅,31 日急速到达黔西。”此电表明蒋介石根本没有料到红军会南渡乌江。3 月31 日,红军南渡
乌江,蒋介石见自己的判断失误,赶紧急电孙渡:“昨派白腊坎部队现可收回,望兄速率全部向鸭池河、镇西卫、清镇前进。并望激励将士,兼程猛进,万勿延误。”蒋介石此时如梦初醒,又开始称兄道弟让孙渡急援贵阳。口吻尽管客气,却首次在电报末尾加了两句话:“盼立复。中正手令。”这短短7 个字,杀气已经跃然纸上。当天下午,蒋介石仍然不放心,又给孙渡急电:“望兄部星夜兼程,经黔西,限明日到达镇西卫待命。盼立复。”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急得不许滇军睡觉了。
当然,蒋介石被迫调滇军时红军还没有入云南的打算。二调是把滇军从贵阳西面的清镇东调进入贵阳。3 月31 日,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并且一反常态大张旗鼓地亮出“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而部队的行动却出敌意外地不走公路直扑贵阳,而是朝偏向贵阳以东地区行动。红军所以如此行动倒并不是故弄玄虚,实在是因为得知孙渡的滇军正在夜以继日地赶往黔西地区,如果红军直扑贵阳,就很可能因为与滇军靠得过近而遭到拦截或尾击。朝偏东方向进军不仅能够同样威胁贵阳,而且还避开了滇军的锋芒,也靠近了湖南,增加了下一步行动的选择与变数。4 月6 日,红军前锋红二师已经拿下了贵阳东北约30 里的水田坝,身在贵阳的蒋介石多少有点慌张,大致做了三项准备:一是加紧催促“勤王”部队速到贵阳;一是加紧城防工事;一是准备逃跑。据当时任贵阳市公安局长兼警备司令的王天锡回忆,蒋命令王:“你去准备一下,挑选20 名忠实可靠的向导,预备12 匹好马、2 乘小轿到行营听用,越快越好。”
然而红军并未直接攻城,主力来到了贵阳东面的贵定一带,同时让小股部队在贵阳附近虚张声势,摆出即将攻城的架势。当孙渡部队以每天100 多里的速度急行军400 多里到达清镇时,龙云已经深感不安,因为清镇离云南边界太远,如果红军突然调头入滇,孙渡就难以迎头阻挡,故令孙渡立刻率部退向清镇西南的安顺以防万一。但蒋介石唯恐红军攻城,为加强城防保证安全,遂下令孙渡立即把部队开进贵阳。据当时任孙渡纵队第二旅旅长的安恩溥回忆:“连日红军在贵阳附近盘旋,形成围攻贵阳之势。蒋介石极感不安,乃急调已到清镇第三纵队全部入贵阳。适龙云电令孙纵队退驻安顺,意在不要太被蒋介石抓紧,好机动拥护云南。孙渡权衡后,为有利于云南计,仍允遵蒋令全部去贵阳。”显然,孙渡不敢公开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如果遵从了龙云的命令,那么,安顺在贵阳西南50 余公里处,正好扼住红军即将入滇的要道。然而当时蒋介石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显然远远超过了对云南安全的考虑,根本不会允许已经赶到清镇的滇军在贵阳如此危急之际竟然退守安顺。
对孙渡的遵命,蒋介石大喜过望,孙一进城蒋就立刻接见,在大加赞赏之余,特地犒赏每团猪肉300 斤,现洋60 元,票洋100 元,以后又颁发奖金3 万元。应该说,红军对贵阳的佯攻迫使蒋介石命令滇军全部进入贵阳进行防御,这就给红军创造了挺进西南的机会。
三调是把滇军东调出贵阳城。如果说前二调是蒋介石在红军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那么第三调则是毛泽东的有意设计,使蒋介石上了当。当时孙渡部队虽然已经远离云南,但如果红军要从贵阳东面向西南方向前进,驻守贵阳的孙渡正好可以迎头拦截。因此,当时红军要向西南前进,就必须想办法把贵阳的滇军再往东面调一调,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他这里所强调的“调出来”,并不是指把滇军从云南调出来,而是要把滇军从贵阳城里调出来。于是当滇军进入贵阳后,毛泽东使出了声东击西的一招:东调滇军出城。当时红军在贵阳东面进入湘西的必经之路清水江上开始搭建浮轿,摆出了一副攻城不成就进军湘西的架势,以引诱孙渡纵队东出贵阳尾追捞便宜。蒋介石果然上当。他认为红军兵临清水江,处境极为不利,只能背水一战。因“护驾”有功刚受到蒋介石重赏的孙渡急于表功,就亲自率队,全部出动,迅速东进,准备在清水江边与红军决战。
然而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当孙渡纵队行至半途时,清水江边的红军突然调头西进,直扑贵阳。据孙渡回忆:“我部队受到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搞得手忙脚乱,我在贵阳以东观音山黄泥哨跳车逃跑,几乎被活捉。” 然而又一次出乎蒋意料的是,红军兵临城下却并未攻城,而是绕过贵阳向西南方向急进,跳出了即将形成的包围圈,又一次令蒋介石扼腕长叹。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6-29 23:55 , Processed in 0.05093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