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57|回复: 14

[历史] 陆 良 岳 氏 家 史 考 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18: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潇雨轻吻 于 2012-10-31 11:56 编辑

未标题-1 副本.jpg

【陆 良岳 氏 家 史 考 略】
                                ——岳飞第三十一世孙岳明
第一章 陆良岳氏溯源
岳氏一姓 由官职名称得来,岳氏系神农氏后裔、炎帝子孙。神农降生于姜水之地故以姜为姓,称火德王,故号炎帝,都城迁曲阜,帝位历传七世至节茎不在帝位。七世节茎生子历传至共工共工司职水官,共工伯益
  伯益虞舜时为秩宗,作四岳部落首领,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伯益为吕侯,封地河南汲郡,伯益就以国名“吕”为氏,吕侯功高如山岳,旨封“太岳官”赐“冯翊”,于是以官名“岳”为姓,始有岳氏之称。伯益生子取名岳先龙
  岳先龙生岳玄氏,玄氏历传至岳休,岳休生岳彦真,始居东昌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岳彦真生岳海,岳海生岳孟林,岳孟林生岳铉,岳铉生岳涣,岳涣出任宋朝相州(今河南汤阴)令使,因惠政于民,深受百姓喜爱,争相挽留,因此,先祖岳涣定居汤阴,成为汤阴岳氏始祖。
    所以我们通常把岳涣以上世系称为聊城世系。岳涣在汤阴生岳成及岳德,岳成生岳立,岳立生岳和(岳飞父亲)、岳睦。岳和配妻姚氏(岳飞的母亲)生二子,岳飞与岳翔。于是把岳涣至岳飞称为汤阴世系。
岳飞生于河南(相州)汤阴程岗村,一生征战南北居无定所,葬于浙江杭州。
    岳飞生于1103年,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娶妻刘氏生子岳云,因战乱刘氏流散。娶李氏生子岳雷、岳震、岳霖、岳霆。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长子岳云同时遇害。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云遇害时,长子岳甫才四岁,随母巩氏及祖母李氏、叔岳雷流放岑南。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抚恤岳飞后裔时,岳甫二十五岁,从岑南返回,初居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圣旨补岳甫、岳申为承信郎。岳甫授寅教郎、宗正卿,供职吏部郎中,居杭州钱塘奠厥古为岳飞岳云守墓。承袭神武后军统制。隆兴初元(1 1 6 8年)七月十九日,岳甫承务淮西时,向孝宗皇帝请求归还江州(江西九江)田宅,孝宗皇帝准奏发还。后岳甫于宁波任刺使。晚年归居杭州。岳甫生子七:岳觐、岳觌、岳岘,岳规、岳靓、岳涀、岳观。岳甫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六月二十八日,卒于理亲嘉泰四年(1204年)九月二十四日,寿年六十七岁,葬西湖上。
岳甫后裔初居苏杭,后散居各地。岳甫长子岳觐湖南益阳一支,岳甫次子岳觌浙江杭州一支。岳甫七子岳观迁居安徽凤阳文贤乡,即当时的南京直隶柳树湾。后代迁回杭州。岳观生子岳达、岳适,岳适生子岳宗,岳宗生子岳珩,岳珩生子岳从高、岳嵩,岳嵩任杭州前卫镇抚使,生子岳安、岳宁,岳从高生子岳守信、岳守道、岳守忠、岳守祖,岳守信生子岳贵,岳贵杭州卫昭信校尉,岳贵即陆良一世祖。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8: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陆良岳氏入滇史略
陆良最早建制于西汉时期,当时在今陆良县板桥镇小堡子村昔日的月牙江畔,设置同劳县。西晋王朝将同劳县改为同乐县。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陆梁州(治所原址在今板桥镇旧州),辖芳华、河纳两县。在其治所(旧州)周围密布诸如马军营、马军堡、车马堡、左里堡、大堡子、河东堡、河西堡等驻军、屯田村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铁骑挥戈南下,奇袭曲靖,直捣昆明,1382年又破关而入攻占大理,取得平定云南的胜利。
就在攻占大理的战役中,时任百户昭信校尉的先祖岳贵,于大理鹤庆北门攻城战役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不幸阵亡。
先祖岳贵乃明朝诰命世袭徐州卫特授管军百户昭信校尉,改升杭州卫特授管军百户昭信校尉。原籍南京直隶柳树湾人氏(今安徽省凤阳县文贤乡)。
    元朝顺帝二十六年(1367年),始祖岳贵从军归附朱元璋大军四川邵元帅麾下,渡江攻克常熟、高邮、庆江。接应安丰攻克湖广(今湖南省),杀败贼寇张士诚有功,选为精兵壮士。随军出征山东攻克益都。第二年即明朝洪武元年征克山西太原,洪武三年征克察罕脑儿等处后班师回京。因屡立战功洪武四年三月升任徐州卫管军百户。洪武八年十二月调任杭州前卫,洪武十年十二月,朝廷下达[内授字九百五十四号]诰,封为昭信校尉,世系特授管军百户。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调随颖川侯傅友德克云南大理等地,在鹤庆北门外与敌交战中阵亡。
先祖岳贵配祖妣倪氏生子岳义,时居杭州。
洪武十七年十月,杭州府提升岳贵之子岳义为府军前卫中左所副千户。洪武十八年三月岳义出海运粮有功回归,洪武二十年正月诰封赠宣武将军、世袭正千户,同年十二月岳义调随李焕征南,至(贵州)毕节听从调令。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调随西平侯沐英继续南征,十二月抵曲靖,白石江一战歼灭梁王主力,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分兵取陆梁(今陆良),攻克小堡古城,生擒元朝“云南王”帖木儿王子兄弟。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续授岳义为武毅将军、世系正千户。
沐英率数万军队留守云南,设司置卫,移民开荒,屯田戍边,招商入滇,辟筑驿道,疏浚河道,劝课农桑,礼贤兴学,择优入仕,一时间边陲云南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设陆凉卫,置军事指挥卫署,卫署设在鲁昌(今址尚在);州署仍在旧州。卫署统管军户屯垦戍守,设左、中、右、前、后、千户所,下设百户、营、堡、屯、哨,驻扎在交通要道上。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因水患迁卫署至南盘江北岸(今县城位置)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世祖岳义奉命调拨陆凉卫(今陆良县)前所世袭管事节。一路征战交阯(今越南)、围攻多邦、收复锐江、黄山等处有功,班师回归杭州。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二世祖岳义,起草告文由杭州启程赴陆凉任职,先期欲抵达湖广(今湖南)华容县岳州府明山鼓楼巡检司处,不料江途船上遇风暴,各项原授诰命公文俱吹落江中漂流而去。于是禀明官府,依据存根勘查,续奉文书与前项诰命吻合。至陆凉居南门街余府河岸边府衙内,府衙大门有“世禄第”匾额。二世祖岳义在陆良与祖妣梅氏完婚,生子岳震。
二世祖岳义过世后,三世祖岳震将世袭告文报送府部,宣德七年(1432年)二月二十六日承蒙批准,授正千户。因当时三世祖岳震年幼,未发公文凭证上任,正统元年(1435年)八月初九,经保送府部引荐,在安定门(今贵州安顺)大教场与湖广黄州卫右所百户杨暹同台比试,双中。颁发公文凭证回陆凉任职。
正统六年九月,岳震调随指挥徐瑛部,征讨丽江,调随中军火器营都指挥方瑾攻打上江。在攻克刁招罕寨、杉木龟山寨、思任发老寨三场战役中,岳震世祖英勇善战擒贼杀敌,获三次一级头功加升三级,报官府晋升嘉奖。正统七年二月内钦差总督军务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王等官员具状一封称正千户岳震征麓川有功保举加升三级,特授世袭正千户诰赠武德将军。正统八年五月蒙恩赐花红银九两、彩缎一匹,升正千户指挥改赠宣武将军。大顺七年(1463年)年老病终葬于西山。
三世祖岳震病故后,其长子岳嵩按例承袭父职报府部,大顺七年七月十一日承蒙恩准并于本月二十一日与辽东金州卫(今浙江金华)中所百户刘清在安定门大教场比试获得凭证回府任职。世袭罔替,五世祖岳泰、六世祖岳岗、七世祖岳将、八世祖岳尚文、九世祖岳钟英均袭父职经考核、比武,获赠武德将军、袭正千户指挥之职。一至七世均葬于西山(西华寺)祖坟,故西华寺一带昔称指挥关。八世祖则葬于东门外芦花河畔,据祖辈回忆八世祖坟墓,墓室底、顶、四壁均由青砖砌成,坟堆庞大、墓门碑高大雄峻。芦花河涓涓流淌于墓前,旁有赵家石牌坊屹立于道上。可惜石牌坊、大墓均在64年“扫四旧”时破坏殆尽,芦花河也逐渐干涸消失。64年的破四旧运动致使各支系家谱遗失殆尽,祖坟墓碑悉数被拆除多用于当时的水利建设,神主灵牌也被深埋于荒野,唯留下秀灵公所记家谱一部,为族谱考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8: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陆良岳氏分支迁移考略
陆良岳氏始祖落足陆良大地之始,正值陆凉新城建设时期,大明王朝疆域初定、内乱平息,百业兴旺、国富民强,正是大兴土木、广建城池的年代,于是,陆良城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崛起在南盘江畔。当年1.5平方公里的城池四门鼎立,十字成街,方方正正,青石板的街心,青瓦房的商铺,雄伟的钟鼓楼跨十字街居中而建,登上钟鼓楼,居高临下俯视着四条大街一直延伸至城门。高大的城墙外,引串桥河、青山之水作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绕着城墙潺潺而流,在南门外与城内众水汇集一起,再流向母亲河南盘江。城中串桥河、学河、余府河等蜿蜒小溪曲折流转,与东西南北众多池塘、湖泊连为一体,平时取做生活用水和涮洗之用,遇有多雨年景可防洪排涝,城池失火可救灾急用,房前屋后的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上窜下跳,孩童们拿着鱼篓嬉戏玩耍,一直要闹到斜阳夕照,城中炊烟袅袅升起之时。岳氏家族便融入了陆良新城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与其他移民(主要来自当时京都南京周边城郭居民)一起建设家园、拓荒戍边,先祖岳义到任后先居于余府河岸府衙之内,后于街对面“荷花塘”置办宅基,生息繁衍。
600年的历史进程中,陆良岳氏经历过两次重大动荡和迁移。
明永乐年间至明万历年间,陆良岳氏世袭正千户指挥,先祖肩负清除元军残余和戍边卫国的重任,在这200年期间经过先祖的艰苦创业陆良岳氏基业稳固产业逐渐壮大,可谓人丁兴旺、百业昌盛,素有“名门望族”之称。至明末清初(1644年左右)清兵入关,兵荒马乱、政局动荡,陆良岳氏出现第一次动荡迁移,世袭明王朝诰封将军的“长子长孙”岳岗一支陆续迁居他乡。留于家中的其他支系宗亲,由于社会动荡家族突变,开始出现分化。分家析产后,有勤俭持家者、有坐吃山空者,励精图治者家道渐丰、玩物丧志者日渐败落。至嘉靖初年,出现第二次动荡迁移,约1795-1805年间,由于社会动乱,加之贵州铜仁苗族起义,陆良成为云南清军集结和出兵贵州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此一时期陆良岳氏宗亲或充壮丁或躲兵役或逃荒,人口流亡甚众。以迁居后冲宗亲为例,先前由南门街迁至召夸山冲古城定居,因山冲地处陆良通往贵州的要塞,屯兵驻军抢夺扰民事件时常发生,不得已山冲先祖只能再次迁居,躲到时称“躲躲箐”的后冲,并于此结庐拓荒繁衍生息。另于1897年陆良发生特大鼠疫,岳氏家族在此次灾祸中也有不幸致孤人员,他们或投亲靠友或出外帮工谋生,从而出现一次小规模迁徙。外出的多为少年男丁,帮人耕作放牧,成年后或招赘为婿或娶妻立户从此定居客乡。
陆良岳氏主要分支及迁移动向。陆良岳氏1-4世均一脉单传,至五世祖岳泰配祖妣张氏生四子,长子岳崙、次子岳岗、三子岳屷、四子岳嵚。长子岳崙早卒,以岳岗、岳屷、岳嶔三支传承,大致流向为:长支岳岗为世袭将军一脉,历传至九世祖岳钟英,因朝廷更迭,该支迁居悉数迁居他乡,经考证其后裔为:罗平下托白支系、师宗大完旦支系;三岔河洗马湾支系;板桥岳计湾、芳华红石岩、富源富村、盘县保田支系。次支岳屷一脉,后裔为南门外、庄上支系;兴隆村支系;东门街、稗子沟支系;后冲、召夸、薛官堡、庄上支系。三支岳嶔一脉,后裔为桃园、庄上支系;南门街支系、窑上支系。
第一节 岳岗一脉考略
岳岗一脉为陆良岳氏长房,明王朝时期其长子长孙历任正千户指挥将军,至九世祖岳钟英为岳氏最后一位世袭武德将军。八世祖岳尚文故世后,照惯例其嫡亲长子岳钟英具状申请临元道(上级道台衙门)批准。广西(今泸西县)府衙将具状委派官员到陆凉审查勘验,属实,取岳氏相关宗谱报广西府对照存档资料审批通过。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三月十一日于安定门大教场同本卫(陆凉卫)指挥俞嘉元(字凤阳)比试双中,万历四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承蒙钦准授正千户武德将军,核发凭证回府任事。(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4年)二月二十一日奉诏经云南都督指挥使司鲁之望审批,正千户岳钟英官加一级任指挥佥(qian)事(指挥佥事为正四品)。
斗转星移,满清入关,努尔哈赤于1644年建立大清帝国,废除前明朝世袭体制,时局动荡、朝代更替。隆武二年(1646)沙定州乱,赵应元攻陆凉,陆凉卫仅有民兵守城,不敌而城陷。时任指挥佥事(正四品)的九世祖钟英公征战在外,其家小迁移他乡(据初步考证推断应为陆良板桥岳家湾、师宗大完旦支系)。钟英公胞弟仍留南门街,因时过境迁,时政压力导致生活窘迫,长支岳岗其他后裔逐一迁出县城隐居山林,主要迁居地板桥岳计湾,当时的岳计湾树木茂密,时有豺豹出没,先祖于此结庐拓荒生息繁衍,为治理贫瘠的土壤先祖年复一年取黑沃淤泥整墒肥田,天道酬勤,收成渐丰人口渐众,复又有迁移者,一支迁往富源、贵州;一支迁往三岔河盘江洗马湾:一支迁往红石岩。1771年先祖岳升国一家与板桥张家大院张某一家,另有一夏姓人家,三姓人家一起向北迁移寻找生息之地,至富源富村落脚,数年后升国公娶张氏,生子岳龙、岳凤,从此岳氏一脉便扎根于此,枝繁叶茂。因岳计湾尚有田产升国公返回岳计湾并娶妻生子。老恙告终葬于岳计湾。同期北迁的升国公的兄弟迁至贵州盘县保田镇生息繁衍。富村岳氏流传着一段孝义故事,先祖升国之妻张氏年老体迈重病缠身,汤水已不能进,奄奄之际,儿媳章氏跪床前以乳汁喂婆母,婆母命得以续。乳本哺儿,孝媳为敬老尽孝,跪地以甘乳救婆母,孝义美德百世流芳。红石岩两个支头,由板桥岳计湾和三岔河洗马湾迁入,据十九世祖岳光云讲述,红石岩岳氏约1860年,险遭一场灭门之灾,回民纠集同族数百人围攻红石岩,见男人就打杀,幸村民及早得到信息躲进山林,十七世祖岳文芳随父在躲逃途中遭到追杀,回民在追赶不上的情况下飞刀刺去,幸好飞刀仅伤及腿部皮肉,为保存一脉相承的岳氏,父亲拼命护卫文芳公逃离。后来清政府由宜良派兵方平息此事。逃离三年后,遇同乡人告知已太平,文芳公父子方返回红石岩家中。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河南新安人陆凉知州杜珍率陆凉民众开挖人工运河(杜杜公河),自南盘江干流经沙沟岩、三岔河、清河、万清、赵家沟、黄家圩、水阁、沟尾巴注入中原泽。杜公河开挖后,河道两岸的原常年积水的沼泽地也因积水在雨季后退去而变为可在冬春季节耕种的良田,为寻求更好的发展,先祖自板桥岳家湾迁至三岔河盘江洗马湾形成支系。并迅速发展壮大,从现板桥河东堡、三岔河罗依村、三岔河关圣宫等地用船运沙石料到杜公河边的村头(原村头堆放沙石料的场地过去就称岳家沙台子,水阁岳氏的先祖(大概是陆良岳氏的十五、六代)就从岳家湾迁移到现陆良县三岔河镇水阁村。并到现陆良华侨农场等地开荒种地(现三岔河至县城公路北边,陆良华侨农场双桥到“五七干校”的很大一片土地在土改前曾是水阁岳家的田地)
第二节 岳屷一脉考略
岳屷一脉,于1795年至1800年间,迁移、流亡人员为最多。许多支脉于此年间下落不明。十二世岳仕昌一支约1698年迁居兴隆村看管岳氏家族田产,并于此地生息繁衍,据当地宗亲讲述,仕昌一脉人丁较旺,至十五世时兄弟一十八人,每年乡里举行各种竞技活动,头彩均由岳氏夺得,因而引起“张大汉子”的妒忌,“张大汉子”屠夫出身,在村里较为有钱。所以,岳氏与张某为斗富斗勇结了仇气。张某设计将岳氏十八兄弟逐一骗到僻远处一一打败。岳氏十八兄弟发誓要外出赚钱在财富上超过张某,十八人中十五人外出后音信全无。乾隆末年,陆良发生瘟疫俗称恙子症,早上得病晚上死人,十三世世祖岳亮德携三子,迁居今四川省会东县参鱼区老街居住以避瘟疫。数年后,世祖亮德带二子岳维返回。长子岳俊、三子岳价定居会东。陆良十三世岳荫韶一支约1790年迁居南乡(马街)桃园、十六世岳呈祥一支约1825年迁居滥泥沟后居庄上,现庄上岳氏为后冲分支、南门外分支呈祥公支脉、桃园分支,三个支头组成,呈祥公一支历代均有以绘画闻名者,传至十九世现云公善民间绘画、庙堂彩绘出名,二十世祖岳树华善壁画、国画,二十一世岳雁文善国画、版画。1897年时逢陆良鼠疫爆发,县城周边村庄受害尤其严重。兴隆村一脉后裔有一支迁居老母寨、一支迁居路南西纳村。后冲有一支远行至弥勒朋普生活。约1820年,十六世岳映祥,携家小由南门街迁居南门外,于贞武观旁置地建房,以商为主兼营田产生息繁衍,约1885年在十八世祖秉忠公构建前店后居宅院(今址尚在,土改时原三间铺面由赞先、云先、福先居住,院落、主房及后院划归妇幼保健站),宅院建成后主要经营丝罗绸缎,随着时代发展,陆良商贸发展迅速,各类商号林立、商贾云集,岳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就在家族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灾难降临,1909年10月19日夜,土匪二十余众,骑大马,持刀枪,为抢劫钱财血洗岳家布庄,守店的十九世祖四祖煊灵公、五祖效灵公同时遇难,年仅三十五六岁,六祖启灵公当夜因身体不适回街对面老房休养幸免一难。启灵公当时听到动静,打开大门,土匪举枪射击,子弹击中房柱。启灵公由后门出屋,绕至东南城角魁星阁处攀越城墙入城报官,官兵打开城门追击时,匪徒早已消失在夜色中。血案被悬。数年后,时任蒙自警务处长的二十世祖岳树藩,于河口抓捕抢匪团伙,审讯中罪犯供出抢劫岳家布庄事实。于是树藩公亲手为岳家血案报仇雪恨。民国八年(1919年)动土兴建察院街商铺,民国十一年落成,共有临街商铺一十八间,四合院落一套(当地称“石柱子”岳宅,因该建筑在两街道拐角处有两根石头柱子而得名)。1929年后岳树藩就任省警察局三署署长、局长,居昆明市太和街岳公馆,其后代居昆明。1939年岳树藩卸任省会警察局长回乡,修葺祖宅(两院落带后花园,土改后为县医院所用)并选址南护城河东段南岸(今文坛路县医院对面)建盖岳家祠堂,建成后每年均由启灵公主持举行盛大祭祖仪式。至土改时期,祠堂收为国有分与县医院做职工宿舍。现已拆建成县医院制(药)剂室。
第三节 岳嶔一脉考略
岳嶔一脉多居住于南门街“老宅基”。昔日先祖以荷花塘为中心,置办了南至南城墙东段、北至南门东小街、东至原工人俱乐部、西至南门街大片宅基地。岳族大门建于南门街南段中间临街位置,昔日辉煌不言而喻。明末清初,由于改朝换代战乱纷纷,陆良岳氏原有的家族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少数宗亲纨绔浪荡终至家道败落,卖房卖田坐吃山空。更多的岳氏宗亲或节俭守祖业或奋发创家业。岳岗一支、岳屷一支陆续迁出南门街祖居。岳嶔一支留守老宅经营祖上留下的田产,兼做染织、碾米等业为生。约1760年十三世祖岳荫韶迁移南乡(马街)桃园,约1880年,岳正朝一支随父由桃园迁居庄上。八世祖岳世林于万历年间迁至南大街建房居住,至十六世岳启、岳泰约1860年由南大街分别迁至旧州、窑上置办产业,旧州一支曾于旧州置办大宗田产,旧称“岳家大园子”据十九世岳坤德老人介绍,在他小的时候在旧州老宅还见过祖辈遗留下来的官袍、大刀等物件,后岳坤藩一支迁居潦浒、岳坤德一支因工作迁居罗平、岳坤富一支迁居昆明。窑上一支自迁入始便于此生息繁衍后代均居窑上。1858年十四世祖岳祚元率次子岳文朗助民团围剿回民暴动时双双阵亡,长子岳文鸾因父兄阵亡,悲愤至极,出家为僧。十八世岳官禄一脉三子分别迁居禄丰、个旧、呈贡。经历家族动荡之后,南门街老宅基仅留下十四世岳图公、培元公两个枝头于此代代相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8: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陆良岳氏地域分布考略
“树大分支、人大分家”,陆良岳氏600年的发展历程,繁育出众多支系,由于社会变迁、家族发展、家庭分化、生计所迫、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岳氏族人迁徙也较为频繁。经考据,陆良岳氏迁居地域分布如下:
陆良县:中枢镇 南门街、南门外、东门街、窑上;召夸镇后冲、大栗树、眉毛山、鱼体;马街镇 马街村、大龙潭、桃园、沙河、薛官堡、庄上;三岔河镇 洗马湾、太平、水阁;芳华镇 红石岩、黑泥沟;板桥镇 岳计湾、小堡子;小百户乡兴隆村、老母寨、兴仁、大庄子;
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呈贡县、晋宁县;石林县:奎山镇 水补衣;石林镇 西纳村、大寨;宜良县:北古城镇 燕子窝;
     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县、潦浒;
师宗县:丹凤镇 大完蛋、阿令、山设等;竹基乡 上拖白、窝克;葵山镇 者黑、稗子沟;五龙镇等;
     罗平县:罗雄镇、阿岗镇下拖白、妥者;马街镇说得、大柳树、皮桶寨、旧屋基等;
     富源县:富村镇索勒村、乍玉麦、小坝;
弥勒县:朋普镇 新房子、一碗水等;
玉溪市:红塔区;
贵州盘县:保田镇;
四川凉山:会东县参鱼区老街、柏岩村、嘎吉,南德县、攀枝花米易县;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伊利诺州。
自1381年一世祖岳贵随大军南征第一次踏入云南并埋骨于这块土地,二世祖岳义1415年奉命迁居陆良并于此生息繁衍,至今600余年,代续24世。经历明清两朝、经过民国进入新中国。600年来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陆良岳氏历尽沧桑荣辱,迎来了今日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的朝代更替、社会的动荡变迁、家族的昌盛衰落、宗亲间的恩怨是非,已成为过往云烟。陆良岳氏从一祖一家、一家两户、两户十支,人口渐多支系渐众,如一树同根、树大分支;果熟成种、一树成林。当今陆良岳氏已分布于各地甚至远居海外,然一祖同根永远改变不了血脉亲情,尊祖敬宗、睦族兴业,尊老爱幼、忠厚孝廉是岳氏永当弘扬的传统美德;“精忠报国”是我们永远铭记的信念。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8: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陆良岳人物事迹考略
岳贵(约1350-1381)1367年始祖岳贵从军归附朱元璋大军四川邵元帅麾下,渡江攻克常熟、高邮、庆江。接应安丰攻克湖广(今湖南省),杀败贼寇张士诚有功,选为精兵壮士。随军出征山东攻克益都。第二年即明朝洪武元年征克山西太原,洪武三年征克察罕脑儿等处后班师回京。因屡立战功洪武四年三月升任徐州卫管军百户。洪武八年十二月调任杭州前卫,洪武十年十二月,诰封昭信校尉,世系特授管军百户。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调随颖川侯傅友德克云南大理等地,在鹤庆北门外与敌交战中阵亡。
岳义(约1366年-1431年)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月,杭州府提升岳义为府军前卫中左所副千户。洪武十八年三月岳义出海运粮有功回归,洪武二十年正月诰封赠宣武将军、世袭正千户,同年十二月岳义调随李焕征南,至(贵州)毕节听从调令。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调随西平侯沐英继续南征,十二月抵曲靖,白石江一战歼灭梁王主力,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分兵取陆梁,攻克小堡古城,生擒元朝“云南王”帖木儿王子兄弟。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续授岳义为武毅将军、世系正千户。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世祖岳义奉命调拨陆凉卫(今陆良县)前所世袭管事节。一路征战交阯、围攻多邦、收复锐江、黄山等处有功,班师回归杭州。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二世祖岳义,起草告文由杭州启程赴陆凉任职,至陆凉居南门街余府河岸边府衙内,府衙大门有“世禄第”匾额。。
岳震(约1418年-1463年)正统六年(1440年)九月,岳震调随指挥徐瑛征讨丽江,调拨随中军火器营都指挥方瑾攻打上江。在攻克刁招罕寨、杉木龟山寨、思任发老寨三场战役中,岳震世祖英勇善战擒贼杀敌,获三次一级头功加升三级,报官府晋升嘉奖。正统七年二月内钦差总督军务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王等官员具状一封称正千户岳震征麓川有功保举加升三级,特授世袭正千户诰赠武德将军袭父职宣武将军。
岳钟英(约1590-1654)陆良岳氏最后一位世袭将军。其父岳尚文故世后,照惯例其嫡亲长子岳钟英具状申请临元道(上级道台衙门)批准。广西(今泸西县)府衙将具状委派官员到陆凉审查勘验,属实,取岳氏相关宗谱报广西府对照存档资料审批通过。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三月十一日于安定门大教场同本卫(陆凉卫)指挥俞嘉元(字凤阳)比试双中,万历四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承蒙钦准授正千户武德将军,核发凭证回府任事。(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4年)二月二十一日奉诏经云南都督指挥使司鲁之望审批,正千户岳钟英官加一级任指挥佥事。钟英公将历届世袭将军报官府备案的“供状”(九族名录、各任将军实例)抄录成册,供于祖堂,为后世立族谱及陆良岳氏家史考证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岳祚元(1796年-1859年)咸丰元年辛亥恩贡生。天性和平、嗜学笃行。丁巳(1858年)回民暴动入城抢掠。先祖祚元义愤填膺,率次子岳文朗协助兵团围剿暴民,不幸于东乡(今三岔河镇)大村遇害,父子俱亡于阵。
岳晴岚(1818年-?)字莲溪。于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年)据钟英公遗留供状及祖堂供奉之灵牌,修撰家谱。为陆良岳氏渊源及后世家谱续修提供考稽蓝本。
岳  汉(1817年-1852年)字倬云。生性忠孝、居心忠厚、持家勤俭。事鳏父维谨,欢欣承顺。恪遵庭训,平居无疾、言邃色凡。家族中遇婚嫁丧葬之事有力不自济者,祖不知则已知之必慷慨以助、参予商议调解、代之操心奔忙,无不周至,乡里咸爱敬之。其墓志载于《陆良县志》艺文类。祖妣程氏(1819年-1890年)赋性温淑,34岁孀居励志守贞,侍奉鳏翁32载,抚育诸子俱成名。学宪汪给题赠匾额曰“节孝可风”,贞节孝义表褒载于县志。
岳秉忠(1841年-1892年)字执齐 清国学生。事(侍奉)孀母以孝闻,扶(扶持)诸弟俱成名。友爱极笃、慷慨好义、兴家立业,事迹详载《县志·孝义传》。
岳传忠 (1851年-1909年)字薪授同治癸酉科武举。性情恬淡,生平不入公门。不徇世好、孝友持躬、和平处世、与人无忤,人称古道。
岳启灵(1880年-1952年)字文之,号佑明,国学生。兴家立业者,构宅院、置田产,富不骄奢、衣食节俭。时称岳六老太爷。常居住于南门东小街“文园”花园别墅。民国八年(1919年)动土构建察院街(今华春街)商铺,1921年落成四合院落一套、沿街商铺居所一十八间。并置办毛眼章福地一宗,为子孙后代安居乐业奠定基础。
岳秀灵(1882年-1933年)字润生号玉垓、左山,别号大错,书房名曰“勤学草堂”,清增生。云南高等学堂理财科普通科修业。润生公天性淳厚、孝友尤笃、学识渊博、教子有方。公元1901年十九岁补弟子员,次年补增广生,入省乡试,时值省会招考高等学生,应试考中云南高等学堂理财科,于五华书院留学三年。唐继尧主滇时,曾与内务司司长秦光弟共事,曾任云南酒总局盐政咨议官。民国四年参与编撰《陆良县志民国志稿》。民国五年(1916年)居母(生母左氏)丧,为守孝而放弃赴日留学机会。守墓期间风餐露宿,朝暮于荒山之中。守墓期间为圆修谱之愿,悉心研究祖坟碑石记载、祖堂神主牌位,参阅(岳)钟英公遗留供状史料、结合(岳)晴岚公家谱蓝本,续修编撰而成《岳氏家谱稿》广其木本水源之思。
先祖润生善书法篆刻,书法结体精妙、严谨缜密,用笔外柔内刚,端肃静穆,静中有动,颇具唐人遗风。篆刻深得汉印之精髓,刀法流畅、绵密深沉。印石制作上能朱文白文共用一印之上。流传作品现存《岳氏家谱稿》、察院街(今华春街)岳家宅院柱墩、石缸题联(石缸上留有汪逢源“拟八大山人”写意画)、修复陆良长城碑记撰稿并书写(现存于大觉寺)。先祖润生擅长诗词歌赋,多与周乐、汪逢源等当地名士唱和。
先祖润生因其孝廉多次婉绝从政转而经营丝棉绸缎业,兴家立业。居家二十余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共食一锅,其辛劳勤俭、育人育德的风尚传为佳话。曾著《寝苫杂记》立言以垂训子孙后人,惜今已无存。
岳德富(生于1936年)陆良一中学习期间参军入伍,曾参予朝鲜战后援建。
岳玉明(1933年-2007)马龙县卫生局退休后于2001年-2004年元月修编完成师宗大完旦支系岳氏家谱。
岳  清(1921年-1951年)参予陆良边纵武装革命运动,曾任陆良边纵二支队中队长。
岳玉清(1926年-1949年)又名岳栽毛。参予陆良边纵革命,烈士。
岳文明 抓壮丁入伍,参予武装革命起义时任营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岳德荣(生于1923年)曾参予边纵武装革命运动,离休干部。
岳树藩(1886年-1950年)字国屏,馨之公岳芳灵之长子。云南巡警学堂毕业。曾任广西直隶州(今红河州泸西县)区长;蒙自县警务长;元江知县;南盘江上游水利总工程办事处委员;云南省省会警察局局长等职。获警务长一等金色勋章、二等警察勋章。
1929年7月9日,警察三署的巡官、警长先后向署长岳树藩报告说,军械局雇用的农夫用牛车和马车搬运军火到江南会馆,火药遍街泼撒,到处都是,押送的官兵也不太过问。岳树藩当然知道这情况的严重性,立即派出一批警士和夫役到街上一边洒水,一边清扫,同时又向市府警察局及时作了报告。为了增强清扫力量,防范事故发生,他又指派巡长苏世雄、任应祥两人,带着一部分现款雇用了一些妇女、儿童参加清扫工作。由于运输火药的工作仍旧在进行,泄漏也一直没有停止。岳树藩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带领属员分头拦住督运的官兵,要求他们吩咐民夫谨慎搬运,慢慢走,别把易燃易爆的火药漏到地上。这种边扫边漏、边漏边扫的工作一直持续到火药爆炸之时。火药爆炸时,岳树藩正在位于圆通街的忠烈祠前查勤,一声巨响后,他被砖瓦木石劈头盖脸地打中。他忍着伤痛,跑到梅园巷守望所派所警跑步前往宪兵司令部、市府、警察局报告。然后支撑着回左哨街,准备组织救灾。然而,警察三署已被炸成一片瓦砾,留署办公的警察大多伤势严重。
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消防队公开招收消防警100名,扩编为消防大队,第二年,昆明市政府公安局改组为云南省会公安局,消防大队更名为云南省会公安局消防大队,大队长先后有公安局长岳树藩、陆亚夫兼任。民国二十六年(1937)元旦,省会公安局改称省会警察局,仍隶属省会民政厅。岳树藩任局长,下设秘书室、督察处及总务、行政、司法、卫生等4科。昔日陆良县城鼓楼上有“天光云影”四个辟窠大字。其字乃嘉庆年间曲靖知府宋湘书写于曲靖魁星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岳树藩从曲靖拓印制匾敬立于鼓楼南面。三十年代中后期兴建岳家祠堂(文坛街盘江小学西北侧)。
岳树龙(1919年-2006年)字乾初。一九四七年任昭通县党部书记,一九四九年参加十二军三十五师起义,时任五五一团政工主任。
岳树华(1928年-2006年)陆良首个入选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和美术创作工作。先后在薛官堡、漾稻、郭家村、湖海学校任教,二十余年辛勤耕耘换来桃李满天下。
受祖辈文学绘画氛围的熏陶,树华公自幼酷爱美术。教学之余,勤奋钻研潜心探究国画、壁画的创作之路。其作品多次在省级以上书法绘画艺术展中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1977年-1983年在县滇剧团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大批舞台美术作品,多次受到省市机关的称赞和奖励。国画代表作《勤俭办社》、《喜透心窝》、《乌蒙磅礴走泥丸》。改革开放初期,树华公创作发表了大量反映时代气息,宣传农村科学致富的连环画主要作品有《庄家的睦邻和冤家》(云南科技报)、《常年盛产西红柿》(云南科技报)、《人工培植牛黄成功》(云南科技报)、《棉花杆育出白木耳》(奥秘杂志)、《养猪更上一层楼》(云南科技报)、《水稻育秧》(云南科技报)、《五个金姑娘》(奥秘杂志)。
1985年退休后,树华公为完成先祖光润公未完成的章回小说《爨龙颜将军》一书的创作,查阅众多相关史料、走遍南中山山水水,丰富完善并续撰完成反映爨氏家族统治南中的历时事迹。《爨龙颜将军》的问世,为爨文化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6年树华公与李洋合作完成电视连续剧《南中秘史》的编剧工作。该剧拍摄完成后首映于中央一台。
岳树荣(1927年-1985年)1947年参予滇桂黔边纵武装革命,任二支队南区游击大队队长,二支队改编为解放军护二团任文书。1950年至1955年期间先后担任庄上乡、贞元乡、六合乡民兵队长、乡文书、乡长等职。1955年-1957年任马街区公所副区长。1957年-1972年任小百户区公所区长、区委书记,文革期间因树荣公不参与任何派系斗争,被指为“当权派”饱受非人折磨。1972年-1979年任马街公社党委书记。1977年-1979年任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1980年离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8: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振先(1912年-1961年)又名岳义成。曾任昆明市消防大队大队长。
1938年刚刚别离妻儿的岳义成,在日军的炮火硝烟中走马上任昆明市消防大队队长。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扑救火灾,岳义成在大队设了爆破班和攀登班,加强了爆破灭火和攀登高层楼房灭火的需要;为了避免空袭火灾延烧商店、民房,消防队还在各街铺面加筑封火墙,开辟防火巷。至1939年的6月,消防大队共筑封火墙1320堵,防火巷36处,消防水池29个,为昆明防空消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1年(民国三十年)1月的一个下午,天气突变,劲风大作。在昆明市中心,警报声骤然响起,人群开始骚乱,各自逃离空旷场地,直奔地下防空洞。人们看见21架飞机排成两列俯冲下来,露出机身上大大的日本军旗。可是,日机并不急于投弹,在空中盘旋良久过后,才由最前面的4架敌机投下了多枚炸弹,随后,其余敌机分批反复空袭市中心。一时间,轰炸引起的大火烧死平民10多人,顿时血肉模糊,一片狼藉。消防大队接到警报后,不顾敌机再次空袭的危险,主动出击。在队长岳义成的指挥下,一方面抢救居民生命财产,一方面用水灭火控制火情。无奈风势陡转,百余间房屋在火海中化为灰烬。尽管如此,在消防队员的努力下,附近的几大古建筑保留了下来,避免了火势的继续蔓延和更为巨大的损失。事后,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奖励了消防大队国币数万元。云南解放后出任昆明市第一任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  
岳竟先(1924年-1950年)中共地下党员,1947年云南玉溪简易师范学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为提高学生革命思想教育培育革命火种。学校到昆明通过高天鹏(中共地下党员)物色教师,高通过组织了解到中华职教社有一批教师要疏散下乡。于是便聘请了一批教师到简师和广文小学。先后到简师工作的有:秦涛、梁维舟(中共地下党员)、高天鹏、岳竞先(中共地下党员,又名岳幼屏)等任简师教务主任开展革命教育活动。
    1949年玉溪易门于12初,在十街建立了易门护乡团,即滇中护乡第4团,约有200余人,苏占臣(后为杨剑锋)任团长,禹鹏(后为孙光远)任副团长,岳竟先(岳幼屏)任政委。12月12日,独立一团4个大队进抵浦贝待命,易门护乡团在水桥、江口设防,形成对易门县城的包围态势。国民党易门县长杨文定在兵临城下,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我方和平解放易门的条件,易门获得解放。
    1950年岳竟先任命为易门县委委员兼北区委书记,在与反动实力的斗争中不幸牺牲,牺牲时年仅26岁。
岳益先(生于1924年)40年代初被选派壮丁入伍国民党60军184师,1946年5月跟随郑祖志于辽宁海城起义。
[健在岳氏人物事迹在此暂不表]
发表于 2012-10-24 1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0-24 1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家谱证实陆良古城在板桥古城及旧州。
发表于 2012-10-24 21: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不是历代家谱,而是考记。若是历代家谱,就可补足陆良相应历史了!
发表于 2012-10-24 22: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1-22 20:36 , Processed in 0.0588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