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凉(良)陆凉(良), 天旱无雨最荒凉; 忽然一夜盘江雨, 旱地成河田成江。 上面的四句话,是陆良县相传成千上百年的一首民谣,诉说的是昔日的陆良坝子晴旱雨涝的地理环境特点。陆凉,是陆良的早期的一种写法。陆良昔日还有“陆梁”、六凉等不同的写法。关于它的来源,在《陆良县志》等史料有记载解释:今日的陆良之地古时曾为落温部之地,“落温”亦作过行政区划名称,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陆良曾于“元初置落温千户所。”明洪武年间,傅有德、沐英进军当地,虽然时值六月,但却阴霾清冷。沐英于是想起了元朝杜英的《南征口号》诗句:“早春云南麦已黄,泸江蒸雾水如汤;马蹄半带阴山雪,变作人间六月凉。”于是触情生景,吟出“信是深山六月凉”的诗句,遂命改“落温”为“六凉”(亦称“陆凉”)。后经历沧桑,行政区划“千户所”这个通名经历了“州”、“县”更变,民国时期,因觉得“凉”意不好,更改为“良”。由此而知,今日的陆良,饱受了水患之灾。 正因如此,在陆良坝子(云南省第一大坝子)留下了许多与水有关的地名和传说。地名如海界、舟东、等;传说如千佛塔的由来等。 相传,古时的陆良坝子经常遭遇水患,冲毁良田,淹没村社,吞噬人畜,人民常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昔日的生产力十分落后,人们对自然界缺乏科学的认识,于是认为此系鳌鱼兴风作浪所致。当地人民为摆脱螯鱼的灾难,便选择坝子中间的风水宝地建立一座千佛塔,以此镇压住螯鱼。千百年来,人们受尽了水患带来的痛苦,对“螯鱼”胆战心惊。千佛塔建起之后,又担心难以镇压得住螯鱼,于是又特地在塔顶上置一金鸡专门监督螯鱼,对金鸡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如果螯鱼欲动兴风作浪,金鸡便啄其眼睛,使之不得不得动荡翻身。水患自然而息。 千佛塔,又名大觉寺塔,金鸡塔、诸佛宝塔,位于陆良县城南门外真理街大觉寺内。据该县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元代,以后历代都曾修葺。塔身为砖砌,呈六角形,共7层,高18米。塔基以上塔身逐层收缩,并密布窗格样的佛龛1614个,每个龛内供奉陶制佛像1尊,故又名千佛塔。塔顶覆铜锅1口, 塔尖置石雕葫芦1具,并立有铁铸金鸡2只。 千佛塔的建造,寄托着古代人民的良好愿望。事实上,昔日陆良县之水患的原因不是螯鱼兴风作浪,而是由于南盘江贯穿其全境,一些河段弯曲迂回,河床过高不畅,每当淫雨季节,曲靖坝子等上游之水倾泻而下,波涛汹涌,陆良境内的南盘江不畅通,导致江水肆虐,破圩决堤,泛滥成灾。 此因在1975年得以证实,当年,曲靖地区南盘江两岸的人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根治南盘江的活动,改弯裁直,炸滩清淤,使南盘江畅通无阻,从此,陆良的水患成为历史,一去不返,陆良坝子成为云南的粮仓。 千佛塔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耸立于陆良县城的大觉寺,与蓝天白云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