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1914年),在马街开设法国亚细亚三达水油公司兼贵州运转处。1920年,省民国政府在县城开设了“盐隆公司”官运官销。1922年后,由于军阀混战,土匪猖獗,运输中断,关闭停业,市场物价暴涨,如食盐售价猛涨2.33倍,贫穷人家长期断盐。
1926年至1933年,在县城、马街开设“公盐号”,经营百货、纱、布的私营座商五、六户,土杂商20余户。龙云统治云南后期,社会秩序日渐安定,经商者日渐兴起。
1944年,由于货币不断贬值,通货膨胀、商品重税、苛捐杂税多,迫使许多商户倒闭和关闭停业,经济萧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商业工作,积极兴办社会主义国营商业,动员农民投股集资组建供销合作社。1950年4月,我县建立了第一个国营贸易公司。1952年7月成立陆良县供销合作社筹备委员会。在农村建立了11个基层供销社,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指导下,全县逐渐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农村供销合作社为补充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到1985年商业局系统有7个公司、11个站(其中农付食品站10个),6个商办厂管商店、2个商办厂等商业网点71个(含合作食堂、商店、理发网点8个),比1953年网点20个增长2.55倍,比1965年网点37个增长91.89%。1952年国营商业农副产品采购总值62万元(占农付业总产值的4.84%),社会购买力人均19.03元,国营商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7万元,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公私比重:国营经济占14.29%,供销社经济占1.99%,国家资本主义及合作化经济占0.31%,私营经济占83.41%(其中农民贸易占39.97 %)。之后,随着生产发展,国合商业壮大和国合经营商品分工。
民国时期全县集市
区名 | |
县城 | 牛街、狗街、里龙街、外龙街 |
马街区 | 马街、庄上、朱家堡、寺耳堡、海界、薛官堡、郭家村 |
三岔河区 | 三岔河、舟东、赵家沟、五孔桥、白岩 |
板桥区 | 板桥、大桥、后所、山底下、旧州、白塔 |
大莫古区 | 阿油堡、麻舍所、得格、新村、雾露顶 |
芳华区 | 芳华 |
龙海区 | 活水 |
召垮区 | 召垮 |
小百户区 | 炒铁、鼠街子、大山街、小百户 |
至1956年国营商业农副产品采购总额58万元(占农付业总产值的2.69%),社会购买力人均31.64元,国营商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9万元,与1952年比,农采总额下降6.45%,零售总额上升1.82倍。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公私比重:国营经济由1952年的14.29%,上升为23.38%;供销社经济由1.99%,上升为41.24%;国家资本主义合作化经济由0.31%,上升为12.76%;私营经济由83.41%,下降为22.62%(农民贸易由39.97%,下降为17.1%),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合商业独占市场,网点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影响生产进一步发展。1962年肥猪收购比1956年下降34.28%,采购总额下降62.1%。1968年商品购销比1966年,农末总额下降41.1%,肥猪收购下降70.42%,社会商品总额下降40.78%,人均社会购买力下降46.18%。
一九八五年全县集市
区名 | 集市名 | 赶街 | 日期 | 集市名 | 赶街 | 日期 |
中枢镇 | 县城街 | 星期日 | 星期三 | | | |
环城区 | 袁芳桥 | 星期日 | 星期三 | | | |
板桥区 | 板桥街 | 星期日 | 星期四 | 后所街 | 星期日 | 星期五 |
大桥街 | 星期二 | 星期六 | 白街 | 星期二 | 星期五 |
三岔河区 | 三岔河镇 | 星期三 | 星期六 | 舟东街 | 星期日 | |
活水区 | 活水街 | 星期日 | | | | |
马街区 | 马街 | 星期二 | 星期五 | 海界街 | 星期一 | 星期四 |
庄上街 | 星期日 | 薛官堡街 | 星期六 | | |
召垮区 | 召垮街 | 星期日 | | | | |
大莫古区 | 新村街 | 星期六 | | | | |
芳华区 | 芳华街 | 星期日 | | | | |
说明:1、袁芳桥街主要出售木材。
2、核桃村的核桃村街,小百户区的小百户街、天花街,因缺乏物资交换,虽经几次组织,无人去赶。
3、板桥区的山底下街、旧州街,环城区的华侨农场街、马街区的金家村街因离附近集市较近,无人去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指导下,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2年商业局系统农副产品采购总额1199万元(占农付业总产值的12.1%),收购肥猪6.5万头(平均重量124.2公斤),肥猪上调4万头,比1976年农采总额增长4.52倍。肥猪收购增长1.26倍(平均重量增长69.21%),肥猪上调增长2.14倍,与全地区13个县比较名列第一,在全省名列第三(上调和平均重量名列第一)。食品经营扭亏为盈,从而甩掉陆良在经营肥猪上的落后帽子,是年商业局系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51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101万元的22.14%),比1976年增长28.54%,是年社会人均购买力为135元,比1976年增长53.41%,逐年递增。1985年肥猪取消派购,市场开放,实行议购、议销,是年商业局系统农付产品采购总额1115万元(占农付业总产值的9.63%)。社会商品零售额1741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384万元的20.77%,是年人均社会购买力为181元),与1966年比,农采总额增长10倍,零售总额增长4.34倍,人均购买力增长4.03倍,与1952年比,农采总额增长16.98倍。零售总额增长25倍,商业开始呈现一派欣欣繁荣景象。三十多年来,实现盈利2468万元,其中1978年至1985年的八年中,盈利1256.3万元,占总盈利额的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