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65|回复: 23

[散文] 苍茫平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8 22: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nllfcw 于 2013-5-19 00:12 编辑

苍茫平坝

     我生在陆良坝,长在陆良坝。坝子是我的故乡。
    梦里的故乡,幽静的坝子里,小青瓦的农舍,静静的谷草堆,蓖麻茵茵,蜂儿声声。薄雾轻纱罩原野,田间流水绕人家。每当朝暾初露,坝子开始苏醒。村落的雄鸡唱鸣,与左邻右舍、远远近近的村落彼此呼应。炊烟从每一家屋顶的小青瓦间隙间袅袅飘出,不一会儿,会有一群牧童骑着水牛走出村落,慢慢地走向坝子里的草场;
    而在我的记忆中,清晨常常是刚被母亲叫起床,小手儿揉着睡眼,呆呆地望着远方蓝幽幽的浅山和雾濛濛的田野;就会听到,圩上树林里传出欢乐的人语声和竹叶的悉簌声,看见密匝匝的树叶渐次被两旁分开,那是村姑们洗完衣服,笑逐而归,抖落了无数的露珠;有时,还能隐隐约约看见村边的南盘江中,一只早起的鱼老鸹(即鱼凫、鸬鹚、鱼鹰)船顺流而出,几只黑鱼老鸹站立在船头扑腾着翅膀,小船划破了水面的宁静,荡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去。
    ……
    这是我少年时代记忆中故乡平坝的蒙太奇。
    但在我离开家乡之前,很少意识到、也很少有人告诉我家乡的历史。后来,求学在外,认识了外面高远的天空。于是好高骛远,认定陆良过于偏僻,平坝过于拘泥,小城的街道过于矮小。然在我回县工作,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后,我发现,这里的城乡村寨,这里的人们,这里的空气中,总是萦绕弥漫着一种有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的、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特殊气息,异常空容扩大,十分古旧隐秘,无形而又有形:那块耸立着的爨氏残碑,就这样隐秘朦胧地站着,站成一处神秘的文化符号和不朽的风景,朦胧平坝久远的历史,使这旷古的大坝子有了一个深层的谜面;还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散落着许多独具魅力的村落,村名不是庄就是堡,多少带了点明初屯兵的古军事色彩。一个坝子,九庄十八堡,一律在刚毅中参杂六百年来军屯汉子的坚强,青石板、门厦与严谨的巷子重现剑侠搏杀的情景;而在那古村落的沧桑中,仍有坚毅的古楼矗立,看着大坝子千百年的递变,也看着大坝子文化千百年的传承。古楼翘檐上的夜雨秋灯,化为转头空的成败,招不得的迷魂。那永不变色的青石小巷、红土夯筑的墙壁,苍老的藤蔓不断缠绕和延续着,更像一个古老的残梦。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文化,几千年的风韵和独特的古文化气息,浮漾在古老的建筑和青石板铺成的小街上,在废墟和遗迹中蕴藏着传统,散发着浓郁的人情气息。特别是学习了语言,意识到听似生硬的陆良方言其实有着许多古汉语的味道,还能找到些英语的印迹。……这种种的隐秘,让我有了探究的欲望和冲动。当我揣着某种油然而生的怀旧之情,回眸一视这赋予我生命血脉之地,亲眼看到家家的族谱上都赫然写道“祖上从南京应天府柳树湾而来”,尤其看到那本《忠武常氏家谱》,说的是明朝开国元勋、开平王常遇春后人蒙冤流落云南的时候,我才真正醒悟并意识到,我的家乡虽然偏居西南,但她并不矮小。她是那样的谦卑坦荡、虚怀若谷、深藏不露,犹如一块被深埋多时的璞玉。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家乡而感动自豪,也为自己曾经的粗俗无知而内疚。
    于是,我便一头扎进这平坝历史的天空,由浅入深,尽量搜集有关大坝子历史的资料,对家族中老人长者进行采访调查,对历史上曾经与祖先活动有关的遗址作实地考察;日复一日,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漫游。从当代、近代到古代,从民国、清朝到明朝,从云贵高原的归属,到她与中原的关系纠葛,往前一推再推。不知不觉中,竟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尤其是,对云南历史从古到今大的演变脉络,对古代汉民入滇的由来起因、时代背景、事件真相,乃至这块土地上的立体民族,都有了一些过去从未有过的全面了解。
    我惊讶地发现:
    二百五十万年前,当亚洲最早的人类始祖——元谋人还没有出现之前,今天的滇东陆良坝子,全都是一片汪洋的茫茫大海。
    二百万年前。随着地壳运动,海水逐渐下降,水面由大变小,由宽变窄,牛山古陆,首先屹立在汪洋中的澎湃。其后,才裸露出一座座山峦、一个个盆地,一片片千奇百怪的地貌。最终形成了古陆良海——滇左巨津。
    五千年前。人类活动的足迹出现在气候温和的陆良湖畔,留下一处处新、旧石器遗址、贝丘遗址……
二千五百年前,庄蹻开滇,建立了古滇国。陆良为古滇国腹地,史称“劳浸、靡莫之属”,今陆良县城南之旧城即庄蹻部落鲁昌。最先沐浴着斑斓青铜气息的濡染……
    秦时,李冰、常安开通了自四川宜宾,经石门关至曲靖的五尺道。西汉,唐蒙、司马相如续修,滇东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秦汉时,滇西称西夷,滇东称南夷,两地合称西南夷。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降服西南夷,特在都城长安西南仿滇池开挖昆明池,让士兵练习水战。杜甫有诗赞道: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杼虚夜月
石鲸麟甲动秋风
    公元前113年,汉王朝击溃匈奴主力,取得了漠南的决定性胜利,第二年便腾出手来进击南粤,此时史学家司马迁为中郎将,受汉武帝之命随军推行郡县制,南粤平定后汉军以得胜之师沿唐蒙小道回军,首先平定了南夷,司马迁在滇东取定了陆良第一个县名——谈稿。从此,滇东便牢牢地焊接在了中华版图上。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夷,遣将军郭昌、卫广征服西夷,击败靡莫、劳浸部落,古陆良被命名为“同劳”。
    三国时,云南全部和贵州部份称为南中,为蜀国势力范围。公元221年,蜀帝刘备为报关羽张飞之仇率60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国大败。孙权釜底抽薪,乘机拉拢南中汉族大姓雍闿、孟获与夷帅高定等反蜀。公元223年春,蜀国丞相诸葛亮坚定地按照《隆中对》既定的“南抚夷越,北伐中原”的战略决策。率军南征,三月誓师成都,四月击杀雍闿、高定,五月渡过金沙江,六月曲靖一战,南军主将孟获被擒,大叫不服。诸葛亮又坚定地执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南征战略,让孟获整军再战。由此七擒七纵,直至战到当时温水(南盘江)的上游时,最后被捉,方才心悦诚服。
    诸葛亮平定南中,乃为南蛮作《图谱》,教授封建礼义纲常;还教夷人织蜀锦,这些蜀锦便被称为诸葛锦。同时,云南的战马、犀革、金银丹漆等战略物资又源源不断地运往成都,极大地充实了蜀国国力;云南劲卒万余家被迁入成都,编为五部,归孟获、孟琰率领。由于南蛮军作战勇敢,所当无前,被称为“飞军”,所以《出师表》中诸葛亮才满怀信心地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伐中原。在北伐中原的战争中,孟获等率领云南飞军屡立奇功,孟获官至中央级御史中丞;孟琰封为虎步监辅汉将军,爨习当上了偏将军、领军、其内侄军功最大,被封为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李恢之弟子球,受封羽林右都督,和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危受命守卫成都,抗击偷渡阴平之邓艾父子,英勇战死于锦竹。
    三国群雄,组成了滇东历史星空中明亮耀眼的“三国星座”。
    两晋南北朝、隋唐,汉族大姓爨氏以古同乐(古陆良)为故乡对宁州进行割据统治。其区域延袤二千余里,形成了“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鼎盛局面。爨部的强大,引起了中原政权的恐慌。当时任唐王朝右丞相、参知政事的诗人张九龄代皇帝发布一道政令“北和突厥,南联南诏,东引契丹,西拒土番”,抑制着爨氏的发展。公元748年,唐王朝支持南诏,乘两爨大鬼主内讧,打败爨部,并以兵胁迫西爨白蛮20万户迁于滇西今大理、宝山。爨部五百年,在滇东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盘江文明,其代表物就是那两块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文物的大小爨碑。
    小爨碑即爨宝子碑。其碑词典雅,音韵流畅,落笔刚健,古拙凝重。被康有为称赞为“朴厚古茂,奇姿百出,正书古石之第一。”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撰联云:
奉东晋大亨环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大爨即爨龙颜碑。碑文为滇东文人爨道庆所撰,其文词藻酣畅,文辞古雅。书法虽未著名,但其书法艺术深得中国书法家之高度赞赏。清人阮福说:“此为刘宋以来录碑诸家所未见,实为元朝碑版之冠。”康有为把它列为“中国神品第一,”并题诗赞道:
铁石纵横体势奇
相斯笔法熟传之
汉经以后音尘绝
惟有龙颜碑第一
    走进唐宋,从西爨被迁的公元748年至元朝建立的五百余年间,滇东的文明史便空前地寂寞起来,似乎只能听见三十七部帮助通海节度史段思平攻灭南诏建立大理国和攻克昆明、杀死大领主高明清时的几声呐喊,似乎只见三十七部会盟碑还闪着萤萤之光,一个在唐天宝之前尚“邑落相望、牛马蔽野”的西爨故地,随着西爨的被迫西迁而倒退到诸葛亮所说的“不毛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2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nllfcw 于 2013-5-18 23:28 编辑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亲率大军平滇、灭大理国,忽必烈曾经驻跸落温(古陆良),后蒙古王室分封在云南的梁王松山出镇陆良,调三千人屯住陆良,并将落温千户改为陆梁州(治所在现坝子中央的旧州),将王子帖木儿兄弟分封在此食邑,现小堡废城即为蒙古王子帖木儿的行宫。之后,出于平叛和对缅甸、交趾(越南)之对外军事防务需要,晋陕“一十五翼”十万大军奉命入滇,镇守滇中重要关隘。并出师境外,参与占城国(西贡)战事。中原汉人开始进入云南、进入陆梁坝子。
  600年前,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云南还不在其治下。当时盘踞云南的元朝残部梁王,踞险峙守,并连续诛杀两名明朝特使。朱元璋震怒之下,亲自部署,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集合了30万雄师浩浩荡荡从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出发,先从水道循江而上,穿过八百里洞庭,从武陵踏上陆路,沿着东行古道过湘西、进贵州,走过雄峙在滇黔接壤处的胜境关,远征云南,史称“洪武开滇”(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这30万明朝大军,以南京人为主,包括江苏、江西和安徽等地的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12月在曲靖白石江战役歼元梁王主力,旋即分兵定滇,沐英至陆梁,攻克小堡城(今陆良古城),擒帖木儿王子兄弟。云南即平,留开滇将士屯兵,这军屯文化的光辉史,是和尚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再次创造的。朱元璋颇为眼高,对元朝藩王把刺瓦尔密和土司的管束是文功不成再施武卫的。为永固江山,他下旨屯田戍边,在边陲建立“卫所制度”。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王朝从中原移民到云南屯田。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沐英“率军征陆梁,号召部族归顺”,时鲁昌有酋长刘氏五兄弟结寨反叛,被沐英举兵讨平。时值六月,天气阴霾清冷,沐英以古有“变作人间六月冷”诗句改为“信是深山六月凉”,命改陆梁州为六凉,也作陆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二月,因陆凉为滇东重镇,置陆凉卫,并置指挥使司,卫城设在南盘江南岸今鲁昌村,下辖5个千户所,每个千卫所设有10个百户所,总兵额5600名,明军规定屯田将士必带家眷,男人的世界是世界,女人的世界是男人,兵娘有的欢颜露靥,有的哭得梨花带雨,自愿不自愿的5600个“军屯”家庭从此永别家山。胜景关——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古代汉民入滇第一关,“通京大道”的起点与终点。六百年前,无数汉民的祖先,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从中原内地一步一步走来,从这里进入云南,落地生根。
  在这些军士中,有一拨内地方姓、皇姓、余姓、雍姓、常姓的将士,来到陆良坝子,他们依据交通、军事要塞,安营扎寨,军营皆以首长姓氏为据,故有了“皇官营”、“方官屯”、“薛官堡”等浸染军屯文化血液的寨名。荣誉是什么?那是一个人挺直腰板的本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有的地方不适用——明代的屯田将士是至死不能调动的。现在的发誓和承诺就像随行就市的叫卖声,而明代戍边将士对朝廷的承诺是看成和命一样重要的。
  军屯的长矛穿透不了土司多年编织的藤盾,震慑不住分裂的野心。洪武皇帝赋予屯民相当大的特权。“汉家住街头、苗家住山头、仲家住水头”的俗语至今还在云贵高原流传,反映出明代的屯田多半占据交通要道。江南一带的无田贫民、无业游民、犯罪富户大举迁徙滇黔,身后是洪武皇帝的霸王长鞭,他们相约而至,来到陆良湖西岸、南岸,打探虚实,择定风水,起房盖屋。在撤走废弃的土著民族原居住地遗址上,依照自己家乡、民族的习俗规矩,构筑栖身之所。朝廷分发的土地、种子和农具,的确让这些“民屯”人家暂时忘却思乡的痛苦。有备无患是朱元璋的戍边准则,相当数量的江南商人冲着优渥条件加入屯田,他们募人开荒种植,所收谷物换取“官盐”用于长钱。“商屯”冒出滇中,与军屯、民屯相映交辉。他们闲时为民,战时为兵,朱明王朝的长矛寒光亮彻西南僻壤,土司望而胆怯,噤若寒蝉。
  屯民的等级是分明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军屯”、“商屯”、“民屯”依次排列。他们的根虽同在江南或中原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但祖上当年骑着高头大马赴滇的赫赫威仪,他们的子孙传统的优越心态挥之不去。对于土著民族,他们是征服者、占领者;对于填南汉人,他们是先驱者、开拓者。这就是“汉到夷走”,这就是到现在为止整个陆良坝子中只有汉人的原因。正宗的观念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军屯户绝对不会与当地民族通婚,也不会与商屯、民屯联姻。“龙配龙”、“凤对凤”的单向性婚姻,形成互助互动的人际网,保存了固有的信仰、习俗等文化具象。
  随后,又有许多姓氏的始祖们接踵而至,来到村子里,落地生根。向氏,从四川盆地走来,从大巴山下走来;常氏,从安徽走来,从淮河边走来;余姓,从山西静乐走来,从黄土高原窑洞深处走来;钱氏,从江南走来;杨氏,从湖广走来了,不约而同地汇聚到滇东大坝子这同一块土地之上,生儿育女、躬耕劳作,接受着岁月时光的磨砺摔打,增添着汉人村子的人气。
  快乐有人分享,就有双份快乐;困难有人分担,只有一半困难。婚姻之外,鳗有鳗道、行有行规,军、商、民屯平时保持着不疏不近的联系,各干各的事,像同在一块田野捡吃农人遗落的五谷的山雀。战乱时刻,他们毫不犹豫互相救援。亲不亲,故乡人。
  衣、食、住、行是人的一生的基本任务,朱元璋的“调北填南”国计也对民生通盘考量。“四坊”、“五匠”的足额配备,稳定了屯、堡的社会秩序。青、蓝是染坊选定的服饰主色调,青与绿同义,是生命的象征,水是生命的泉源;蓝色,浸透着忧伤和期待,不能不认为是对故土的青江蓝海的依恋。
  文弱的江南人经高原风一吹,人就剽悍如狼,以前遥远的军事一下子得天天面对。屯、堡的房屋形制虽然沿袭徽派风格,但细部设计都尽量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厚重的夯筑土墙,转角处或墙头都用石块砌筑来抵御外侵;翘楚的屋顶紧连着,便于在各家的屋顶上走动,一旦时局紧张,四通八达的街巷连接着各家各户,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城。而瓦片鱼鳞样错落布叠,屋顶的瓦片最初是响瓦(不用泥土焊接),可以轻松取出,高空抛物,当作弹雨,抛向敌人。
  朱元璋把并非首创的屯田制度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了滇地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大开发,健全了滇地的封建行政制度,奠定了建省的基础。当代的“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治国方略,都渗透着朱元璋久远的思想。
  随着人口的剧增,村子愈来愈热闹,四乡八寨的人们都喜欢到这里赶街凑热闹,以铜板或贝币交换物品,村子也就有了“街”的实质,而马街也就因马的交易而定名为集镇。村口北面稍远处,波光粼粼的中涎泽上,几座岛屿若舟,点缀碧水、蓝天、渔船。近处四周,田野阡陌、绿树成荫、雀鸟啁啾。村子内外,几汪龙潭泉水,汇入碧水汩汩的小河、沟渠缓缓而行。土围子筑好了,两条横贯东西、交叉南北的百米小街心形成了,几大家族的儿女们毗邻而居。东街,是余姓、杨姓;西头,是侍姓、常姓、皇姓。房舍俨然,充满了中原内地格调的民居大院建筑鳞次栉比。数百民居、五座宗祠、二十多座各式各样的魁阁、寺庙星罗棋布分布其间。一时间,群祠争辉,庙宇俨然,鸡鸣狗吠,袅袅炊烟,人来人往。就这样,占据地理优势要道的军事屯堡,也就成了县城之外的几个最大集镇,成为了点缀于高原深处,滇东大坝子里的一道中原移民氏族文化风景线。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23: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nllfcw 于 2013-5-25 21:42 编辑

  就这样,不同的姓氏先后落籍此地,相伴为邻,同在陆良湖边、邱雄山(龙海山)下传宗接代、共同拓垦这块热土。强末必弱,荣久即衰,延续二百多年的“屯田制度”在明末沦为爷不亲、娘不疼的,失去凌驾于士民之上的资本。军屯在心理失衡后迅速摆正位置,与商屯、民屯和少数民族一样以农为业、贡赋纳粮。政治对这些离乡别土、定边维统的军人及其后裔没有留下太多的荣耀。而地位的跌落,坝子人在改朝换代过程中,幸运地免遭革命得以延续。此时,他们自视为乱世之中宇宙底下的尘埃,全然没有中原、江南臣民丢失国土那样的悲痛,惟有担心战祸危及自身的忧虑。虽然,言传身教让坝子人知道祖上曾是那块土地的主宰,他们的生产、生活、语言、服饰依然保持老辈人的习惯,而那些遥远得像传说的故事,只能勉强撩起他们的一丝丝自豪和骄傲。
  就这样,一年接着一年、一茬接着一茬、一代接着一代,从小鼻涕娃娃起,光着屁股不知道什么叫做害羞,在小河、小沟、秧田里逮谷花鱼,摸黄鳝泥鳅、玩泥巴打架吵嘴,去“南盘江”、“荷花塘”里洗狗刨澡,在一所所明清古建筑大院子里钻出钻进,玩“躲猫猫”,疑神疑鬼的看着大人们,对着家堂神龛叩头敬香烧纸钱。到渐渐长大了,懂事了,跟在老水牛后面,插秧收割,慢悠悠同栽一块田地。也一道起早贪黑,怀揣一包干冷饭,到汤官箐、滥泥沟等深山野岭里挑柴、搂松毛,去龙海山种萝卜掏芋头(洋芋),男耕女织,共同耕耘春的土地收获秋的希望;同喝一眼井里的水,同在一条条弯弯曲曲写满沧桑的小巷里织布纺纱染布,将一堆一堆散乱的棉花棉线,变成一匹匹漂亮光滑的“土布”,再拿到街上去换成一个个亮锃锃的大铜钱。在平坝人的身上、血管里,不仅流淌着云南大山民族女儿最原始的脉脉温情,也流淌着不同外来姓氏、不同肉体凡身嫁接融合而成的DNA人类遗传基因。
  就这样,常氏族人们,淡化了江淮之气;余氏族人们,淡化了西北风的大大咧咧,淡化了黄土地人的浓浓鼻音;向氏族人们,淡化了麻辣味与拖泥带水长尾巴的话头话尾;钱氏族人们,淡化了呢哝吴语;杨氏族人们,淡化了从异乡带来的那一身行头。于是乎,不知从何年何月的哪一天算起开头,世代朝夕相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彼此,摇身一变,互相称作“老乡”,并从此一口咬定,自己对方、彼此大家,三亲六眷,全都是平坝人!装束打扮统一了,南腔北调一夜间消失了,男女老少姓常姓杨姓这姓那,全都从嘴巴里边发出同一种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腔调的方言口语,地地道道的陆良话——“跑”要说成“趿”,“扔掉”要说成“翁掉”,“小孩争抢食物”叫做“争嘴”,“不理睬”叫“毛(莫)耳视”,“干什么”叫做“整乃样”。还有,“误差”叫做“走攒”,“末尾一名或落后”叫做“啰屎巴”,“买弄”叫“奢”,“听力好”叫“耳朵尖”……!再也无法去分辨出,哪一句是京腔徽语,哪一段是西北方言,哪一个词汇是拖沓川音。不管行走在本乡本土,还是在别处任何地方,只须抬头看一眼对方的行头,听一句对方的口音,就能瞬间识别出是不是自己的老乡。庄严的婚丧嫁娶仪式统一了——红事,押八字下小定,八方来贺大摆筵席,绝少不了满脸涂着胭脂的黄脸媒婆和新娘子离开娘家前的真假哭泣;白事,披麻戴孝哭天喊地,任由着一伙花衣道士们吹吹打打,朗诵经文,然后守灵、下葬、扶山,过三十五日、过百日、三年脱孝;神秘的祖宗祭祀规制统一了——凡坝区人家,每家每户,都会在堂屋最正中最显眼最干净的靠墙位置处,设一张供桌神龛,张挂天地国亲师与列祖列宗牌位。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摆放一些三牲果物祭品,送了汤饭,再点燃油灯蜡烛香灰,在闭目叩拜与袅袅升腾的一缕缕烛光青烟中,倾诉与寄托对故去祖先亲人们的思念……。由不同的姓氏们聚在一起,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杂交培育而成的共有的“坝子文化”,就这样诞生了,并最终成为了她的儿女们世代相传的生活准则与行为方式潜规则。而大坝子所有大小家族的文化,都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成为了“坝子文化”的一种奠基与组成部分。
  就这样,一拨又一拨外来汉民落籍大坝子的历史,就是汉民进入陆良的历史。当年沐英所部将士从江南一带陆续集中到南京驻扎,后随沐英入滇,他们中定有不少通音律、会摆弄乐器之人。入滇定居后,便将江南一带的音乐与当地土著人的音乐结合,创造并形成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带有江南风味的洞经音乐。江南丝竹,在如泣如诉的旋律里,缠绕着大坝子里的汉人一代又一代对秦淮文化的苦苦追忆。但最令人感动难忘的,是传唱至今的赶马调。有《大赶马调》、《过山赶马调》、《走厂调》、《送郎调》,描述古代募兵打仗的有《募兵调》,表达大坝子人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向往的有《青棚调》,还有《十二属调》、《鲁班调》、《寡妇调》、《劝赌调》等等。还有那花灯、舞龙舞狮,那一群或红或绿,或白或黑,或黄或青,或老或少的人,在激情地舞着一辈一辈人对故土中原守望的情结;马街小手工业发达,土布、小五金农具、骡马集市远近闻名;三岔河土特产品精美,甜白酒、麻衣馓子、豆末糖、沙糕口味纯正;城南南关古街旧时科甲称盛、私塾林立、人才济济。有“一门两进士”、“文武两解元”、“三凤,四凤齐鸣”……
  就在这种博大空容而又狭隘具体的地域文化的熏陶里,一代接着一代的坝子人,一道见证了明代大长衫、清代长辫子小裹脚、民国马褂瓜皮帽、军阀混战交恶、美国人抗战在陆良修建的机场、人民共和国建立、陆良解放、土地改革、三面红旗、西桥炸潭、中涎泽排淤、沧海变桑田、十年动乱、根治南盘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整个过程。
  今日陆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才荟萃。
  自从沧海变为桑田以来,在这块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涌现出许多能人志士,他们或以政绩军功惠及后世,或以经济、科技、文化艺术造福人民,流芳百世,成为陆良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大坝子里,汉、回等外来民族的祖先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曾经有过迭宕起伏的痛苦经历与光彩照人的兴旺时期。从田野考古和云南民族村寨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来的,不同时期各自民族遗留下来的文物遗址遗迹中,可以清晰地追溯出各自的发展演变脉络和祖先们生前活动的情况。有与担当和尚齐名的明末清初书画家方正阳。诞生过修建钱塘江潮堤的绍兴知府俞卿,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老百姓心中有杆枰”的台词,就是据俞卿的人生而改编的,是对其为官的写照,现在还仍被绍兴沿海一带百姓建庙供奉着。诞生过中国政治学会发起人、教育家卢锡荣,还有护国元老殷承瓛、抗日名将孙渡。……
  今天,站在龙凤寺西望陆良坝,见烟雾缭绕,极目远天蔚然一色。没有了尘世喧嚣之乱耳,也无杂务之劳心。有的只是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深远,坝子里村烟点点,鹭翔荷馨,盘江河像血管般弯曲而强劲地从中流淌。在五月的时光里,花花搭搭含芳吐绿的千顷稻田脉脉相连。微风婆娑,无垠的稻田像跌宕起伏的民歌样回荡在盘江河两岸,在阳光下泛起苍茫层叠,光影粼粼的细小波澜,这一刻,夹带稻禾芳菲爽朗的气息扑面而来,四周弥漫,在注视者的目光里浓缩成山水画一样的情景。……
  新建的公路,向坝子深处延续。曾经坝子里低矮的小街上盖起了挺拔的高楼,城市化进程在推进;街上穿着时髦的少女,如清风杨柳,飘然而行;身着各式服装的少数民族,行色怡然……龙海山扬起溢满瑟笙乐曲的手臂在欢呼,南盘江舒展被束缚了亿万年的歌舞在呐喊,被唤醒的陆良坝子在欢腾中雀跃。
  这是一幅天成地就的画卷,也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并且认可的关于滇东陆良,关于滇东大坝子,关于这坝子一个个村落从古到今形成演变历史。
  望苍茫平坝,叹奔腾不息的岁月长河,你可以吞噬卷走人世间多少东西,唯有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一代又一代大坝子儿女,他(她)们把对自己家乡故土衣胞血脉之地的一腔缱绻真情融入血液,铭刻在心,代代坚守传承,如同那口又浓又柔的陆良腔,历久弥新,永远不会消失。
  
                                                       
                                                                                                            摘自散文集《苍茫平坝》

发表于 2013-5-18 23: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良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娓娓道来,今天拜读,不枉做一回陆良人!!!!!
发表于 2013-5-19 00: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几千年的陆良历史,你用诗一样的文笔,娓娓道来,酣畅淋漓,让人读后回肠荡气!
发表于 2013-5-19 00: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陆良好啊~~~
发表于 2013-5-19 00:06:36 【手机网友】 | 显示全部楼层
ynllfcw  2013-5-18 23:03
700 ...

,.,.
发表于 2013-5-19 00: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眼花
发表于 2013-5-19 00: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发表于 2013-5-19 0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良是个好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5-1-23 10:37 , Processed in 0.05807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