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天气网
云南陆良的芳华镇,本是全县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今因为这场长达7个月的干旱,全镇人正面临巨大的用水困难。
最后的救命粮食
芳华镇农科站站长王有芳在比划正常洋芋叶该有的高度(摄:张蕾)
“我们镇其他的农作物都不行了,就靠这一点洋芋。”芳华镇农科站的站长王有芳说。
小春洋芋,是芳华镇的特色农业作物。由于对水的要求高,在全市范围内,小春洋芋最适合在这里生长壮大。镇里拥有3个县管水库,在正常年份里,平均年蓄水量达到3650万立方米,可以保证2万亩小春洋芋的种植。“别的乡镇有这个土地,有这个气候,但是没有这么多水,所以发展不了小春洋芋”,王有芳说。
由于干旱,镇里将小春洋芋的种植面积从22000亩压缩到了15100亩。即便是这样,仍然有9100亩绝收。仅剩下的不足6000亩洋芋成为了全镇保护的重点。水分的缺少使得洋芋的长势较差,平均亩产只有1800公斤,而往年的亩产接近2300公斤。
在雍家村委会后所村,1000多亩的洋芋地一片荒凉,许多地方连叶子都长不出来。“正常年份它应该有50公分左右高,但现在只有一个苗”,王有芳比划着低低矮矮的洋芋苗,“就像人营养不良一样,就不长了”。
“洋芋在我们这里都长成这样,在条件差一点的地方更不用说了。”
小春洋芋的经济效益很高,在这里的坝区,小春洋芋的收成占了农民年收入的60%左右,因此成为他们重点保护的对象。
幸好,在更远一点靠近河道的一片2000多亩的洋芋地,因为地势较低,村民们千方百计找到了一点水源进行浇灌。目前洋芋长势良好,正值开花期,大片的绿叶上正开着粉红或淡紫色的花朵。
河底挖坑 保命要紧
芳华镇雍家村委会后所村在洋芋田边挖出的池子(摄:张蕾)
在这一片洋芋地的中间,有一个约几十平方米的池子,池子底部有浅浅的一层水。这是村里的老百姓自发挖出的一个水源。
“有了这个水源,这一片的洋芋就长得很正常”,芳华镇的副镇长方满全说,抽水机24小时在池边抽水,将水通过管子浇灌到田里去。
而原来作为重要水源的一条河流,如今已经干涸。一位45岁的大婶说,这辈子从没见这条河干过。
村民们在河床上挖出一两米深的坑,用坑里渗出来的一点水浇灌农田。在这一条八九公里长的河床上,有超过200个这样的坑。“有些是人工挖的,有些是找挖井机挖的”,方满全说。用挖井机挖这样一个坑需要花费500元,但它3~4小时渗出的水只够抽水机抽10分钟。
这样的坑在这条河床上有超过200个,有些已经不再出水(摄:詹璐)
于是抽水的家庭需要24小时守在坑边,一有水了就抽,否则水又会渗入土中。有些坑由15家共同使用,每家轮流抽三天三夜。“最远的田有1公里以外的,他们用抽水机在这里抽,中间再设一个抽水机,像接力赛一样一个一个接过去”,王有芳说,有时候两三个人铺一次管子都要花去1个小时。为了挖这些坑,村民已经花费了4万多元。“严格地讲,这是在破坏河道”,王有芳说,“但今年这么旱,保命要紧”。他说如果不保住这些小春洋芋,农民就要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挖坑的措施只进行了20天,有些坑已经不再出水了。小春洋芋预计会在5月10日左右收获,“我们的水库里还有一点水,假如我们放一次水,可以用一个星期,然后地下又渗出的水可以用15天左右”,最后一个星期洋芋要积累采收,不能灌水,这样也许勉强能撑到收获。
“现在除了死库容,我们的水库可能只有60万方可以用的水,这些水要保证雨季到来前的人畜饮水”,王有芳说。
20多口井早已干枯
这口井是村里水源最好、最深的一口,如今也已见底(摄:张蕾)
在双合村,20多口井全部干枯。村里水源最好、最深的一口井有12.5米深,揭开井盖,只能望见最底层浅浅的一点水光。
“这口井1月份就干了”,村民说。后来有村民自己掏钱打了两口机井,其中1口也已经干枯。
方满全说,机井的造价很高,一般农户根本负担不了,“100米以内的井,每米的花费要200元”。村里有一口集体打出的机井,深73米,附近3个自然村的农民都到这个井来打水。政府给每口井补贴1万元,但这远远不够。
这一口机井里的水要供附近3个自然村的村民使用(摄:张蕾)
从去年8月以来,芳华镇就没下过像样的雨。由于水库蓄水通常在九十月份才开始,到春节前全镇的蓄水还不到900万方,只有往年的1/4。
“如果不干旱,井就不需要打这么深,二三十米能就出水”,方满全说,但是干旱后地下水位下降,只能越打越深,越深的井造价越高。全镇目前已经打了4口机井,“政府补贴我们7口井,我们还可以再打3口。”
龙头企业损失惨重
田里早已建好自动喷洒系统,无奈蔬菜无水种植,徒留一片白杆(摄:张蕾)
损失惨重的不仅仅只有当地的农民。陆良田园食品有限公司是2007年从香港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芳华镇建立了700亩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当年出口蔬菜4000余吨,成为陆良的龙头企业。
干旱使得该公司今年亏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好几百万。为提前应对干旱,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动喷洒系统,以节约用水,但这只是隔靴搔痒。如今大棚里摆着300亩育好的秧苗,如果移栽到田里,但雨水不来,又将是白忙活一场。
“我现在的处境是,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公司总裁无奈地说。如果不种,他将面临的是失去信心的客户和每月白白扔出去几十万的运转维持资金。
面对现实积极自救
面对惨痛的现实,芳华镇从春节前开始组织自救行动。镇里组织百姓寻找新的水源,补贴帮助打造机井,并且将水管与水库接通,把水库里的水引进村里,保证村里的人畜饮水。许多村庄实行了限时限量供水,一天只供2个小时的水。
“如果前面的办法都解决不了或者还来不及解决,我们就送水”,方满全说,许多地方给每个农户发一个可装50公斤水的桶,由县里的消防车拉水给村民。
方满全表示目前人畜饮水的困难基本都解决了,“但如果继续旱下去就不好说了,到时候我们只好采取别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