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13-6-18 06:51 编辑
品读《三国》,品味人生 风,云 小说《三国演义》与裴松之所著正史《三国志》相比,戏剧性强且人物个性分明。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虽排名首位,但其主要成就是它的写作手法,将清朝康永乾三朝政治蕴于小说中,体现的是文学艺术。而我觉得,在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中,《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发最大,其蕴含的哲理特别是在人性方面甚为有用,细细品读犹如醍醐灌顶,如坐春风。当代的社交艺术特别是领导艺术的成功与失败在《三国演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特点或者说人性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无论读历史还是读小说,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并用于自身实践,在实践中再把握调整好“度”,不“左”倾也不右,方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宋代赵普称“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觉得一部《三国演义》可读出人生,其精华哪怕是《人性的弱点》、李宗吾《厚黑学》一类的书籍也只能是望其项背,难登大雅之堂。
刘备 刘皇叔,这个煮酒论英雄中的大牌明星,说其志向高远那无可厚非,但也只是差强人意。他虽然“仁”,但却缺乏大整治家的“度”并且我觉得他的仁有些“左”倾,兄弟之情固然比天高比地厚,但以牺牲事业的代价以安慰兄弟情,违背了当初结义金兰时的共同追求,此情虽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但刘备的大志已变成了“大”志,为关羽而出兵讨伐东吴,不但攻破了双边的友好关系,打破了联吴抗曹的格局,也损失了再次取荆州的机会,更糟的是由于皇叔意气用事导致火烧八百里联营,张飞蒙难,最后刘备白帝城托孤,含恨而终。这足以看出,作为一个领导者或普通人,哪怕胸怀远大志向,但人性中过于意气用事,成功对他来说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曹操 这个老奸巨猾的白脸老人,看似没有什么外部因素能摧垮他,最后却死在自己多疑的性格下,无可厚非,多疑的性格虽然能让人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但过分多疑总会适得其反。曹操因多疑而错杀了许多谋士与将领,最后也因多疑华佗为他治头痛病是想乘机谋害他而不治而亡,比起关公的刮骨疗毒,曹操可谓屎壳郎级别。处事多疑者,寒人心,寒己心,这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失败前的伏笔。
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他的经典名句,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之辈,哪怕风流倜傥,也只能陪小乔谈情说爱而已,何以成就大业,虽然有人评论小说中的周瑜只是感叹其为何要和诸葛亮生在同一个时代成为对手而不能再不同的年代挥斥方遒感到惋惜,并非心胸狭窄,但是他最终是被气死的,气量还是不够。能容人者方能容己,领导者必备的处事哲学。
杨修 主簿杨修,人才也,在当今可称其为心理学专家,专门揣度别人心理,想别人之所想,谋别人之所谋,屡试不爽啊。但可惜的是如此高人却不懂得韬光养晦低调一些,曹操本性多疑,若杨修能收敛起自己的锋芒低调一些,也不至于因“一盒酥” “阔” 和“鸡肋”而被杀。自古政治,官场中的人们都信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在适当时低调而退,乃保全自己的万全之策,在这点上先秦越国的陶朱公范蠡做的极为妥当,而汉代的韩信可就糟透了,《水浒》中的卢俊义也是这类人中的典型代表。低调,内敛,人之根本,处事之良方;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急流勇退而明哲保身也是明智的选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