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6|回复: 12

大学,学什么?【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8 08: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一直疑惑:
我来上大学,到底是要学什么?
我学习的方式是不是只有上课?
我感觉我学的东西好多都没有用,怎么办?
我想多学一点,但不知道如何下手?
… …

对于“大学学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在进入大学这个校门时就听得比较多了,有人说要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好找工作;有人说要学习积累人脉,对以后发展有帮助;还有人说要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至于是什么能力也说不清楚。类似这些经验分享也好,心灵鸡汤也罢,我们都听得多了,也没有感觉了。在接下来很长的文章中,我将系统地分析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习的内容,以及对于不同的内容怎样学习效果最好,中间会穿插学习这些东西与职业的关系。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在大学期间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加上那些本应该在中学学习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接触的知识,我将大学要学的知识分为三类:基础学科、专业品质和职业技能,重要性依次递减。

基础学科

基础学科包括:语言学,政治学,法律,历史,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心理学,艺术等。

以上每一个学科都很大,也很深,都有很多学者毕其一生去研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根本不可能把这其中任何一门学科都研究到一定水平,但是一些基本的知识需要了解和体会。我之所以列出这些学科,是因为它们能让你成长为具备独立思考习惯的完整的一个人,这比你学专业课要重要得多。

可能你觉得以上学科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换种说法,叫做“没有用”,比如:
我又不从政,干嘛要学政治?
我又不打官司,干嘛要学法律,就算打官司,请律师不就行了?
数学已经坑了我十几年了,还要再折磨自己吗?
经济学跟我更没关系了,我又不能阻止经济危机爆发?
会上网算不算会使用计算机?
我想做个单纯的人,不想洞察心机,学心理学干什么?
艺术是什么,对找工作有帮助吗?
。。。

当知识被我们划分为“有用”和“无用”时,因为我们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会选择“有用之学”,至少可以保证能找到一个稳定的体面的工作,而且多数情况下“有用之学”比“无用之学”学起来更容易,它们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看得见摸得着,但只占小部分。要想成长为健康的人,还得需要学习这些基础学科,这在台湾叫“通识教育”,在西方叫”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而这在中国大陆是最为缺乏的。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在上课时说:通才教育培养出的学生都一样,没有特色。我却认为专业教育的学生才没有特色,同一专业的学生都一样,都是为了某个行业批量”制造“出来的,而通识教育强调的是思考,所有人学到的知识虽然都一样,但思考的方式产生了个性,这样每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下面我将分别就各个学科做出自己的理解。

语言学  

其实我用”语言学”这个词是比较牵强的,我实在找不出其它的词可以包括说话、阅读、写作等内容。语言学涉及的面太广了,我只想谈谈我们需要的最基本的语言素养。

人与动物的一个区别是人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来交流,能够清楚地向别人表达你的意思,是沟通的最起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我们经常需要向倾听者反复讲述几遍,才能让对方听明白,这无疑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感情的事。

不得不说,我们从小学到中学长达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是必要的,但却不是成功的。中学语文课上花费时间最多的是背诵古诗词和文言文,对语言理解的教育是相当缺乏的,导致我们能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但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当理解别人说话都变成一种困难,那向别人表达清楚就是一种奢望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中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上课从来不让我们背诵课文,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作者每句话的意思,以不同的断句去体会不同的表达情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不过不到两个月,就因为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被解雇,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到了大学情况就会好一点吗?我不敢说所有中国的大学都这样,但大多数学校的非文学专业仅仅在大一时有相应的语言类课程,有些甚至根本没有,相关的课程被安排成选修课。因为在学校看来,关于语文的教学对专业培养没有用,所以要让位于专业课。顺便说一下,国内大学的优秀课程多在选修课里,由于没有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老师会在选修课上给学生传达他认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所以,不要轻信某些学长告诉你的“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说法,尊重自己的选择,认真上好你所选的课。

接着说语言学的话题,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就理解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理解能力,比如看小说。另外,阅读和浏览信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典型的浏览信息是刷微博,达到的效果是我知道了一个消息,或者是看到了一个段子,这仅仅是快节奏生活下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而已;而阅读就不一样,从来没听说过一个人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的,获取信息的阅读不叫阅读,叫检索,阅读的体验绝不是刷信息流可以体会到的,阅读是真正对语言的理解和揣摩,这是你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表达,无非是说话和写作,确保自己说的话别人能听懂,写的东西别人能看懂,这对每个人的要求都不算高,没有什么技巧可谈,就是多说多写。一次说话别人听不明白,多说几次,直到听明白为止,慢慢地你说话就能切中要点,言简意赅。写作无疑是最能提升表达能力的过程,你写作的时候不光是在表达,还在接收和理解你自己写的内容,你首先要做的是让你自己能看懂你写的内容,如果你做到了这点,那别人一般也能看懂你所写的。

学习语言是是为了理解和表达,这个没错,但请不要理解为“为了理解和表达而学习语言”,一旦你冲着某个目的去,你会忽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其它更有意义的收获。有些人知道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所以去看表达技巧的书或者去参加相关的培训,像什么《聪明女人必备的99个说话技巧》等等,看似实用,实际上只给了你皮毛,一般这类书都是直接进阅读黑名单的。语言不是工具,谈不上技巧,语言是修养,需要用一辈子去学习,去体会。

政治学  

这里的政治学不是我们通常政治学专业里所学的关于政治制度的研究,严格地说,我下面所写的应该叫”政治哲学”,维基百科的定义是”研究价值取向的一门学科”。我之所以把政治学列出来,是因为政治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促进人独立思考的学科,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没有之一。

政治是这样一门学科,你随便找到一个政治观点,总存在一个跟它完全对立的观点,而且还讲得有理有据。没有什么能比对立的观点更能启发人独立思考的了。下面我列出几个问题,大家可以试着想一想:

1、国家的存在是人类的幸运,还是人类的不幸?或者说,没有国家,你会更幸福吗?
2、是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换种说法是,国际社会是否有权武力干预一个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
3、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孰轻孰重?
4、一个地区是否有权从其所属国独立为一个国家?例子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5、上公立大学应不应该交学费?
6、女性是否有权堕胎?
7、应不应该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能很快说出答案,并且确信你的答案是对的,那说明你欠缺独立思考,该好好学习政治哲学了。我们思考上面的问题,并不会让现实做出任何一点改变,但会让我们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们接触的信息比较单一,或者是我们长期接受一种价值观,导致我们认为一个问题是有答案的,即对与错,我们几乎没有考虑过其它的情况,比如对与更对,或者错与更错。政治是说不清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它的魅力在于,不同的观点能够动摇你既有的价值观,让你重新思考你以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而且多数情况下你还想不出答案,只会更迷茫。有人就想问了,那这是何苦呢?我要说的是,作为大学生,迷茫一点好,迷茫会让你不停地去思考,去探寻未知的世界,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根据既有的价值取向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方向。

政治没有对和错,有的是错与更错,政府的职责之一是实现社会公平,但只能用不公平的方式去实现公平,这没办法,因为社会的基础就是不公平的。比如:对富人多征税来缩小收入差距,对教育落后的地区提供较多高等教育机会来缩小地区教育不平衡。古今中外,所有政府做出的决策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满意,让少数人不满意为“错”,让多数人不满意为“更错”,从来没有哪个政府做出的决策能让全民齐声欢呼的,从来没有。我说这个的意思是,政治学提供给我们一种怀疑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对所接触的信息和观点保持理智,不会盲目地接受,做出更理性的判断。保持判断力是当今社会生存的必备素质,因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判断力,就会盲目地跟着大人物的号召,去做一些本来不是你要做的事。

学习政治应该怎么学呢?尽可能地去获取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信息和观点,依据你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思考,得出你自己的倾向。说到政治倾向,我想提醒你,你可以有政治倾向,倾向于哪一边都无所谓,但绝不能有政治信仰,原因很简单:太危险。想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年轻人干的那些事,你就知道具有政治信仰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一旦你具有了某种政治信仰,你就会跟着你所信仰的政治理论去做事,而不会考虑法律、道德和感情。所以说,信仰只适用于宗教,而不适用于其它领域。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学习政治与你个人是否从政没有一点关系。学习政治是完善人格的过程,而从政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人格的完善是人一辈子的事,而职业选择可以有成千上万种,所以不要因为以后不从事相关职业而拒绝基础学科的学习。【下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律  

法律作为现代社会必备一种社会契约,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把法律列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中学关于法律教育的误区,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

我们中学接受的法律教育的核心是:“遵纪守法”,这本身没有错,但教育逻辑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要遵纪守法,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这是把法律作为惩戒手段来教育学生的,希望学生看到法律害怕而不敢去犯罪,这明显是沿袭古代刑律的教育方法,完全不符合现代的法律观念。其实,法律根本无法阻止个人犯罪,也对犯罪分子起不到任何威慑作用,否则犯罪的人会少很多。法律的核心是“权利”,概况起来就是:“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重他人的权利”。中学教育中也有关于权利的表述,基本意思是:“我们享有权利的前提或基础是履行相应的义务,然后就开始大谈义务”(这是我中学法制课老师的原话)。“权利的基础是义务”明显是瞎扯,你们就没有这样想过吗?“当权利无法获得保障时,我们凭什么要履行义务?” 我觉得在法律上不存在“义务”这个概念,有的只是侵害权利,举个例子:我们一般认为缔约方有遵守合约的义务,实质是,单方面违约就是侵害对方的权利。如果你的行为不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害,那么从法律上讲,你的行为就是正当的。

下面重点谈一下“维护自己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的问题。

我来讲一个在大家看来比较极端的案例(虚构)。一个官员因收受贿赂被检察院调查,他并没有惊慌,而是拿起电话,说:“那个谁,张律师,你过来一下。”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这个官员是具有法律意识的,因为他懂得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你可能又奇怪了,具有法律意识还能受贿?受不受贿完全是个人选择问题,当他认为收受贿赂而不被控诉的可能性较大时,就很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个完全可以理解。而是否具有法律意识体现在是否知道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这个案例中,检方调查取证后可能就要起诉他,他的人身自由面临着被侵害的危险,他必须请一个专业的律师来为自己辩护,让自己获得公正的审判,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不要奇怪,我举这个案例并不是鼓励大家犯罪,我是说,即使你犯了罪,也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作为普通人,更要有权利的意识。

如果你具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那么尊重别人的 权利就变得简单多了,你只需要换位思考下,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从来尊重权利,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权利被侵害的次数远大于我们侵害别人权利的次数。细数一下,我们一生都伴随着权利被侵害的危险,你还在你娘肚子里的时候就有可能因为某个政策而被做掉;好不容易出生了,又有可能吃上有毒的奶粉;到了上学的年龄,因没有户口而无法进入优质的公立小学;工作了有钱了,想买车还得像买彩票似的去摇号;花了一辈子赚的钱买个房子还只有70年的产权。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你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吗?

法律的存在意义是保障公民的权利,而绝不是为了构建什么和谐社会。

历史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未来,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历史场景都有可能重复。历史学家会研究历史的各个层面,从语言、社会、政治、经济一直到文化生活,这是专业研究的要求,我想说的是,作为普通人,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反思”。

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背诵,我们知道历史上哪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知道这个事件的主要人物是谁,也能熟练背诵这个事件的意义,比如:“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 … ,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 … … 的标志,也象征 … … ” 有没有回到初中的感觉,我估计你能把空余的部分准确地补充出来。可是,这又算什么?你有没有对战争进行反思?没错,是日本侵略中国,可日本作为人类的一员犯了这样的战争罪行,你也作为人类的一员同样对此负有责任。看看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国近代史,满满的都是被侵略、屈辱和仇恨;中国现代史,满满的都是繁荣、复兴和旗帜;世界史,满满的都是看热闹,好像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跟我们都没有关系。

如果明天有个希特勒上台,他大臂一挥,你照样会扛着枪,去侵略别的国家,杀戮那里的人民;如果明天有个领袖大呼要闹革命,你照样会拿着红宝书,去残害你的亲人、朋友和老师。不要说你不会,因为在你眼里,战争就是A国攻打B国,然后A国胜,签约割地赔款,生命仅仅是一串数字;在你眼里,大清洗大革命就是一个政治事件,是高层权力精英的事,跟你没有关系,你根本没有想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怎样揪着自己的父母到台上,大声训斥,拳脚相加,让他们“交代问题”。在你眼里,历史是过去的事,它离你很遥远。可是,你根本没有反思。

还是那句话:“所有的历史场景都有可能重复”。我们学习历史,不只是学习那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去反省人类所犯的罪行,比如:战争、屠杀等。我们必须去反思这些暴行是怎么发生的,并在以后想办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眼里,中国是一个经常被侵略的国家,我们内心充满了仇恨,心里想着哪一天中国强大了,好去报复。这种心态太可怕了,说真的,我不担心中国被侵略,因为我们能打败侵略者,我担心的是中国去侵略别的国家,因为我们心中带着仇恨,更容易出现杀戮。放下仇恨,去反思人类的暴行,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的爆发,但多一个人反思,这个世界就少一个希特勒。

历史课本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被篡改,我们需要去了解真实的历史。历史不应该成为歌功颂德的证据,历史是一个警钟,它时刻警示我们,人类曾经犯下的罪行,将来还有可能再犯,而你,有责任去减少这种可能性。

数学

从历史到数学,思维转换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它不相信感觉,只相信逻辑。比如:一个长度为1的线段和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所包含的点的个数就是一样多,即使你直观看起来相差很多。逻辑是数学的核心,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学中都强调思维过程的原因。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够通过自己的逻辑把它说通,没有破绽,那么你就是对的,即使你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我还记得在中学时,老师会在一节课上用多达20种方法去解一道题,还鼓励我们去想更多的思路,那时候还是蛮喜欢上数学课的,因为能经常因为在讲台上说出自己独特的思路而得到老师表扬。可是上了大学,我们的数学课变成了应用公式,几乎没有思维的训练,甚至连老师都告诉我们:数学是一门工具,它会在你以后的专业课上经常用到,所以要好好学习数学。数学作为逻辑思维底层的学科,不是只有工具那么简单,如果你以学习工具的心态去学习数学,你无疑是功利的,而不会体会到数学的内涵和美。

数学的两大元素是“数”和“图”,相应的有两个细分学科有:数论和图论,当然这两个学科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关于数和图的内容,数论仅仅研究整数,图论仅仅研究点和两点之间连线的关系。之所以提出这两个学科,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类数学问题,而这两个学科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代数和几何思维。希望大家可以去了解这些内容,不用研究太深,只要理解其思维方式就可以,这与你学习高数的体验完全不一样,你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请不要再认为数学仅仅是套用公式去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了,它的思维体现在你几乎所有的学习过程中,不管是与数学相关性高的计算机,还是相关性的低的法学,甚至是其它的一些都不知道是学什么的奇葩专业,相信我,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学习这些非常容易。

还有一种观点说“数学问题都是哲学问题”,本人由于才疏学浅,实在写不下去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考虑。

经济学  

字面上看,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非也,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比较和选择的学科,它不只适用于经济领域。

北京有一种很有名的小吃——豆汁,北京人把喝豆汁作为一种享受,而多数外地人第一次喝就相当难受了,那犹如泔水的味道实在令人难以下咽。假设现在你在北京天坛买了碗豆汁,刚喝第一口,就感觉太难喝了,先不考虑是否浪费粮食这个道德因素,你是选择继续强忍点喝下去呢,还是选择放弃呢?很多人是这样想的:既然已经花钱了,就应该喝完,让这钱花得值。可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管你喝还是不喝,这钱你肯定是要不回来了,所以你所付的钱就是沉没成本,是不应该作为决策因素的,如果你继续喝下去,会导致自己的心情变得糟糕,是不值得的,所以应该选择不继续喝下去。举这个例子,是想说经济学是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的科学,它能让我们更理智地做出判断,做出对未来更有利的选择,而不会纠结于过去的得与失。

再说一个例子,关于感情的。通常情况下,情侣从吵架到分手的过程是这样的(以下所有“男女”的称呼,只是为了区分伴侣双方,并无实际意义,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换成任意组合):先是双方因为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而吵架,比如男生吃完饭忘了收拾东西(别笑,真的就是这点小事),本来这种小事对双方来说也没什么,可恰好女生今天上班受了点气,看到伴侣这样,就气不打一处来,张口就说:“你怎么吃完饭一直都不收拾东西?”注意这个“一直”,其实可能男生平时是收拾东西的,这次就是忘了而已,男生就很不解:“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这是怎么了?不就是这次没收拾吗?我以前也经常收拾呀,至于吗?”这就火上浇油了,女生可能会来一句致命的:“敢对我发脾气,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奉劝广大的女同胞,你可以骂,也可以打,但千万不要说出这句话,原因你懂得)再往后就有可能进行分手程序。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括,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但基本套路应该相差不大。翻旧账是导致伴侣关系不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应该能够理智地选择道歉或者回避,因为拿过去的事情(即沉没成本)去影响感情未来的发展实在是不值得。

哪里有选择,哪里就有经济学。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是需要选择最优项的,这个最优,不是指最大收益,因为经济学上不光有赚多赚少的问题,还有赔多赔少的问题。我想起中学历史课上讲到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时说,美国的牛奶销售不出去,就全部倒进了海里,然后就开始批判万恶的资本家,为什么不把牛奶送给穷人。其实细想一下,应该是这么回事,牛奶厂商倒是想把牛奶免费送给需要的人,但由于经济萧条,物价飞涨,牛奶的仓储、运输和人力成本非常高,相比之下,直接倒进海里会赔得更少,自然就成了最优选项。理性地做出最优选择,是在经济社会中生存的必备素质,也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08: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的最高级的工具之一。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工作都涉及到计算机的使用。学习计算机,并不是为了学习具体的操作技能,而是学习计算机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驾驭工具的能力。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计算机是一个机器,即使它再智能,就算它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它也是一个机器。

计算机的思维很简单,就是输入、计算和输出,这个所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都讲过,但是对于非工科专业学生来说,把这个简单的思维和个人电脑的运行联系起来,实在有些困难。作为计算机整体,输入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包括显示、音响等,计算当然就是计算机本身了。但是还没有完,对于计算机的每个部件,都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也由输入、计算和输出组成。每个模块只需要接收输入,它不会去管这些输入是怎么来的,同样的,它把输出送给其它模块,也不会去管这些信息将会怎么被处理。就这样一直细分下去,一直到最简单的二进制运算单元。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机思维。

基于这个思维方式,我们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多个可处理的简单问题,就像计算机用0和1处理复杂问题一样。这无疑又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我们只要利用现有工具组成一个输入输出流,就可以完成复杂的工作。以机器的方式去思考,我们的思维结构将会非常清晰,可以高效地达成目标。

关于计算机思维方式的学习,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学一门编程语言,二是玩游戏。前者效率更高,当然后者更有乐趣,这里主要来说下玩游戏。就游戏的整体设计思路而言,游戏本身就是依据计算机思维做出来的,举几个常见的例子,我们在游戏中经常要“做任务”,先从一个“人”那接任务(此为输入),接着去打怪(此为计算),最后交任务(此为输出);合成装备也一样,先得买原材料(此为输入),接着是合成过程(可能是自动合成,但仍为计算),最后是得到了高级的合成装备(此为输出);同样的道理,对于升级,达到某一级(此为输入),会得到新的技能点(此为输出),由输入触发输出的过程,为处理。所以,如果你想学好计算机,又毫无门路,那么玩游戏吧。

从理解计算机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关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也就是什么样的输入会导致什么样的输出,而不去关注这些输出到底是怎样实现的。这就是我们使用工具的基本思路,比如驾驶汽车,我们只需要知道我的各种操作会导致汽车怎样的运动,而汽车内部具体的传动过程,就交给机械工程师吧。

心理学

先给大家讲一个段子。
A:同学,你是学什么的呀?
B:我是学心理学的。
A:那你猜我心里正在想什么?
B:$&%*#……

当然这只是个段子,大家笑笑就可以了,但是仍有很多人认为学心理学是为了做心理咨询,或者说是为了看透别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学习心理学是认识自我的过程。

不管你是看心理学的书,还是做心理学的测试,甚至去做星座分析,你都会拿自己去做测试,看看是不是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而且多数情况你只能拿你自己去测试,因为那些问题多是关于内心想法的,而你根本不知道别人碰到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即使他是你最亲密的人。正因为此,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去认识自己,去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减少自己生活中的烦恼。比如一个人就是容易发脾气,这个是个人性格特点,不好改,也没必要改。如果他不了解自己的这个特点,他会在发脾气后自责,”我为什么又对他发火了?”“我怎么能这样呢?”这样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在烦恼中挣扎;而如果他知道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他不会因此懊悔自责,而是去接受它,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并且尝试着去改变,即使改变不了也无所谓,做自己就是了,这样他不会有心理负担,不会觉得对不起谁,更不会陷入烦恼。

在现代社会,我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家庭、单位和社会,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内心需要什么,忙忙碌碌地过着一天又一天,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外界,从而忽略了自己的存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就是关注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艺术

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展现美的学科,学习艺术就是审美的过程,没有什么能比审美更让人享受的了。

什么是美?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都是美,或者说,从艺术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是不美的。艺术的美是纯粹的美,没有传统的道德观和审美观的约束,比如,暴力在我们看来不是美的,但艺术就可以表现暴力,这样的表现在画作和电影中非常常见。艺术家不会因为我们厌恶一个事物而去回避它,他们会把它真实地表现出来,因为这是“恶”的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全球100部禁片”中的电影,里面涉及各种性和暴力,之所以在很多国家被禁止放映,就是因为这些电影不符合现实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但它们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欣赏艺术就是欣赏人性,既包括像关爱、同情这些“好”的人性,也包括像对性的崇拜、对暴力的迷恋这些“坏”的人性。目前来看,除了艺术,还没有其它东西能让我们认识到基本的人性。

艺术家是充满想象力的,他们的思维世界我们无法理解,原因在于,艺术家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而我们要受到来自环境的各种限制。欣赏艺术是扩展自己思维的绝好方式,你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你会进行一个完全陌生的心理世界,它可能没有任何逻辑,但这就是一种思维。


以上所有学科看起来离我们很远,而且好像对我们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几乎没有哪家公司会要求你具备独立思考的个人习惯和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只要求你具有某项工作技能。确实是这样的,可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毕竟求职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在过去,我们可以在大学毕业后很容易进入一家大公司,努力工作,直到退休,我们不用想太多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可现在,这种稳定的生存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世界变化太快,Nokia可以在两年内辉煌不再,一个iPod产品可以颠覆整个唱片产业,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明年会发生什么,甚至明天要发生的事情我们都无从知道。在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过去从没有遇到过的,根本没有办法套用别人的经验,我们必须具备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

在你走出大学校门之后,你几乎不可能再去学习这些学科,即使你在工作之余充电,也仅仅是工作技能的提升,因为你没有时间,你只能去学一些能够很快看到效果的课程,甚至你会去盲目地学习“领导力培训” “升职培训”等这样非常表面的内容。因为你感觉内心空虚,个人发展遭遇瓶颈,可你的思维跳不出来,你无法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所以说,你必须在大学时学习不同的基础学科,去完善自己的人格,重塑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而这,是你一生的财富。

专业品质  

大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专业,其种类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学校设立专业的目标是希望经过标准化的培养,让我们能够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真的没有那么密切。学数学的去做媒体,学工程去做律师,学计算机的去写小说,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所以没必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去限制自己的职业。可又有疑问了,那我们学习专业做什么?可以肯定的是,确实有一些专业是学校盲目设立的,但从来没有哪个专业是白学的。对于一个专业,不管你学得深与浅,只要你学了,你一定会培养出特定的品质,而这种品质不仅应用于你所学的专业,而且可以帮助你从事大多数行业的工作。比如,学工程的学生都要经历一段画白图的过程,要连续一周每天从早上画到晚上,成百上千条线需要一条一条地画出来,尺寸要相当精确,不能有污迹,整个过程下来,我们不自觉地就形成了缜密的工作习惯,而这个习惯不管用于哪个行业都会提高工作质量。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四年的专业学习一定会收获很多。所以,不要因为你将来不从事相关行业就放弃学习专业知识,也不要因为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消极对待。除了专业学习,你几乎不可能再接受一个领域内系统地培养。如果你确实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你也应该尽力去学习,学好学坏都无所谓,你可以自由选择要在专业学习上分出多少精力,但一定不能是0。

职业技能  

技能是一个人所学知识的外在表现,比如一个人计算机玩得很好,或者文章写得很棒,或者演说能力突出等等。技能也是企业录用员工最容易比较的标准,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拼命地学习各种技能,什么Office、PS、AI、AE等等。其实我觉得,技能是所有知识里最好学的,唯一高效的方法是以目标为导向。

我们都知道,熟练操作Office是几乎所有职位的招聘条件,不过还真有不少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不会基本的Office操作。关于Office的学习,很多人会抱着Office教程对着电脑去一步步练习,这样效率太低。软件只是工具,能拿来用就是了,没必要为了学习工具而学习工具,你要知道你要的只是一份整齐大方的报告,或者一个高端大气的演示,或者仅仅是为了处理实验数据。最有效的方法是,你要进行一次答辩,需要做一份PPT,那你完全可以从0开始,根据你的任务要求,去查某一功能的使用方法,从如何插入文本框开始,去搜索,不管你信不信,百度知道可以满足你所有的软件使用需求。最后,哪怕你只使用几个简单的功能,但你把任务完成了,这就够了,下次需要哪个功能再去查就是了,如果长时间不使用会忘记相关操作,没关系,再接着查呗。记住,如果你的工作不是Office培训,你完全没必要去把它研究透,但你能充满信心地说:我能拿出一份高质量的作品。像PS也是一样,如果你今天给女朋友拍了一组照片,想改一改明天给她一个惊喜,哪怕你以前都不知道PS这个软件,只需一晚上,你也一定可以改出非常漂亮的照片,只能你愿意使用搜索,并有改一晚上图的耐心。

很多企业招聘要求应聘者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该怎么去培养这方面能力呢?很简单,组建一个团队或者加入一个团队,除此以外,没有其它方法。千万不要去看那些“如何管理团队”“领导力的培养”这类书,一点用都没有,只会让你感觉你自己具备了团队协作能力,实际上你什么都没有。

还有公众演说能力,方法只有一个:上台说。抓住一切机会上台去说,比你研究演讲的技巧要有效得多。

我们一般都喜欢学习方法,因为方法简单,只要照着做就是了,但关于方法的学习只适用于技能方面,所以关于职业技能的学习是最好学的,只需要试着做一下就能学会,专业也相对好学,只要跟着老师的步骤就可以,最难学的是那些基础学科,它们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你参考,所有的都需要你自己去思考,而思考无疑是最难的。

大学教育不是职业教育,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职业相关的知识,长期的应试教育让我们思维呆滞,人格扭曲,价值观单一,我们必须在大学期间通过自我学习和思考,拓宽我们的思维,完善自我的人格,修复富有个性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人,而不是被批量制造打包送入社会的“人才”产品。
发表于 2013-10-8 09: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被大学上了
发表于 2013-10-8 09: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从一个睡觉的地方转移到另一个睡觉的地方,从一个玩的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玩的地方~
发表于 2013-10-8 09: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做人
发表于 2013-10-8 09: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3-10-8 09: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是小社会,学 会独立的生活,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现在大学越来越商业化了,也功利了,
发表于 2013-10-8 10: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要多参加一些校园活动  练习自己的口才以及应变能力 专业知识也要学好
发表于 2013-10-8 1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学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2-22 22:32 , Processed in 0.7459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