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9|回复: 18

[文化] 请高手解释风浪大的出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8 10: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良人有一句俗语“风浪大”,其本意是形容在农历三月左右,气候非常干燥,水分蒸发快,家具开裂,用抹布揩桌子,抹布一过桌子就干了的情形。问题是在字面意思上看,“风浪大”应该是在大海或者大水边上才有这种提法,而陆良根本就没有大水,而且一年还有几个月的干旱,咋会有“风浪大”这种提法。
       一种理解是:在开挖新盘江、西桥炸滩之前,陆良坝子每年都闹水灾,马街、三岔河、板桥部分都淹没在水中,形成一片片的水塘,俗称“海子”。在马街俗称的“海子”就在中原泽一片,三岔河的“海子”是在岔阁寺一带,召夸的“海子”在下头寺出去外一带。既然有“海子”,所以就有了“风浪大”一说。
       请有识之士帮我释疑解惑一下。
发表于 2014-3-19 15: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nllfcw 于 2014-3-19 16:48 编辑

这里说的陆良方言中的“风浪大”或“大风和浪”,应是“风晾大”或“大风呵晾”,这里的“晾”是我们平时说的“晾晒”的“晾”,普通话读“liang”,陆良话读“lang”,如陆良人说的在“厦子下晾干”,就是在厦子下让风自然干燥。该字为古意字,古时的读法与陆良方言中的读法相似,有“使干燥”的意思,现代汉语作动词解,古汉语中为使动用法。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只有自己先坐个了
发表于 2014-3-18 11: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桑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2: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浪,不一定要是指水。再说了,语言这种东西原本就是有交流性质在里面。语言不是一两天能形成的,而陆良元明时期才有人从江浙沿海迁进来的。不是说这个是答案,我也不知道,一种个人看法。

点评

是不是说陆良在元明清前没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9 13:53
发表于 2014-3-18 12: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风浪大,浪在这儿应该指的是风太大像海浪一样吧。形容词吧。个人看法
发表于 2014-3-18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只剩下风,没有浪啦!
发表于 2014-3-18 13: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良坝子原来是有名的粮仓啊,平坦的坝子里一望无际的水稻,秋天,水稻成熟的季节,在秋风的吹拂下金黄的稻浪让陆良坝子像一片金色海洋。
发表于 2014-3-18 14: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有多久没见下雨了
发表于 2014-3-19 13: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面朝土 发表于 2014-3-18 12:03
浪,不一定要是指水。再说了,语言这种东西原本就是有交流性质在里面。语言不是一两天能形成的,而陆良元明 ...

是不是说陆良在元明清前没人?

点评

不是没有人,当时应该是原主居民,后来汉人入滇形成民族融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08:03
我说的是汉人大规模从元明迁入,而我们现在说的是汉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9 17:20
我说的是汉人大规模从元明迁入,而我们现在说的是汉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9 17: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6-30 15:55 , Processed in 0.05391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