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素面朝土

[历史] 陆凉州志要把我逼疯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1: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良忧伤 发表于 2014-8-13 08:35
建议跟陆良史志办的联系一下

不用不用,已经有前辈借我完整版的了,我只是业余爱好,还没达到专业的程度。

点评

说不定哪家测绘院过段时间就把高程(等高线)A0图纸赠送给你。 我发现你只要找哪样或者追求哪样,慢慢的就真的得到哪样,难道是传说中的自助者天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4: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本书,应该站在当时交通不便和统计工具落后角度考虑,加上陆良的辖区古今变化,难免出现纰漏,不可以全部拿来为证据,也不可以全盘否定这本书。比如书中最大缺点,就是龙海山山东部被遗漏记载,几乎是一无所有。

点评

这个倒真没看到过。不过这本书作为志,里面的信息对于我来讲是太多太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1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面朝土 发表于 2014-8-13 11:47
不用不用,已经有前辈借我完整版的了,我只是业余爱好,还没达到专业的程度。

说不定哪家测绘院过段时间就把高程(等高线)A0图纸赠送给你。
我发现你只要找哪样或者追求哪样,慢慢的就真的得到哪样,难道是传说中的自助者天助?

点评

哈哈哈没有没有,论坛好人多,我就起个引线的作用,我自恃童言无忌,反正我也不专业,带头说没人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菇凉无数,找个媳妇吧……哈哈哈哈哈

点评

等我上班再说吧,没钱就算姑娘愿意嫁我都不愿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1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给有点心得?

点评

我是想找关于中源泽的记载,这几天看了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也粗略看了一遍,现在在捋阿资家族的关系,我后悔先看的紫溪传,然后把小说内容当成史书来看,现在乱的很。前面自然人文行政区划大约有个谱气了。今天起床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1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铎,字令民,号南冈,又号枫亭,盐城徐马庄人,是清朝著名书法家。
目录
1 姓名  徐铎
2 简介
清朝书法家,字令民,号南冈,又号枫亭,盐城徐马庄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后奉旨校士山东,在济南府儒学传集学官弟子宣讲,勉以读书立志,研求经济;后来为湖南正考官,曾出守云南,又升山东按察使,后擢布政使,是著名书法家,在山东指导曲阜孔继涵、孔继涑两兄弟的书法,使之大有长进。据考,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的二孔,就是指这兄弟两人。
闽东廖氏 武威堂 家园
福建省闽东廖氏武威堂花公系统一源流 新修族谱
日志  .廖氏花公子孙人才辈出  
坐落在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正如祠堂楹联所书:“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闽杭觉坊继往开来昌”。?
   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
“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
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二世祖廖昌葬永定仙师乡恩全茶树下,曰“架上金盆”。妣杨、周氏原葬上杭觉坊大埔坪,曰“棋盘形花心穴”,1981年迁与昌墓合葬。1995年香港上水乡裔孙献资重修一新。
  三世祖廖彻住上杭觉坊,后来他的后裔迁入永定,公妣合葬永定峰市河头城对岸,形曰“黄龙过江”;廖政迁永定城郊古镇黄竹甲,公妣合葬永定仙师乡葛布段,1996年众裔孙集资重修;廖敏先迁永定黄沙,再迁永定县城,公妣原合葬永定古镇坪“金盘形珠宝穴”,1990年香港上水乡裔孙捐资迁葬永定罗滩公路旁, “眠牛形肚旁穴”。?
    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1848)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堂为议事厅,厅前正中上悬“廖氏宗祠”匾额,后堂为祭祀厅,配祀一脉宗支神位。左右横舍二落四间,还有天井、门坪等。祠宇建筑精巧,典雅堂皇,周边古木参天,壮观秀丽,龙脉腾起,堪称风水宝地。民国初年,为推行新学,该祠改设“和声学校”。祠堂大门横批石刻“北郭风清”(为纪念先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东汉时人,博学多才),两边镌刻对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此联实为办学宗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本族培养新型弟子,继承弘扬优良家风。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该祠又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廖氏宗祠“万源祠”召开,该祠成了古田会议会址而永载史册,誉传五洲。?
   人才辈出
  据廖氏族谱记载:花公裔孙人才辈出。宋代迁往顺昌的廖衡和廖执象,被称为 “廖氏二神童”,“衡六岁写诗作文,十三岁中举”,“执象七岁能诗,十六岁入京都,献所为诗文,太宗皇帝看了赞好”。明成化进士廖中,初授刑部主事,后转员外郎,处事秉公,执法如山。迁江西龙南的清乾隆进士廖运芳,居官廉政。清乾隆进士廖鸿章,文思敏捷,“智作咏梅百首诗”,被乾隆皇帝赞叹为“真是翰林之材”,是廖花的二十世孙。其侄廖瑛亦为乾隆时进士,官江西按察使,为政清廉,卓有政声。据不完全统计,仅明、清两代,在廖花裔孙中,有进士20多人、举人60多人,官任知县以上达百人之多。
  据《上杭县志》载:杭籍在外任职较知名的有廖立峰,闽侯县知事;廖江南安徽省法院院长;廖海涛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委;廖良章,温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廖安,红四军司令部副官等。近年评上高级职称的有上百人,评上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有十余人。?

这个是两位作序者的情况,我前几天搜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州
唐朝云南地名探读(2012-02-15 09:27:22)转载▼标签: 杂谈  
1.南宁州
    唐初南宁州治共范川,贞观八年(634年)徙治石城川,改为郎州,开元五年(717年)复为南宁州,开元末,仍治共范川。南诏时置石城郡,当已还治石城川。
    共范川,明初置南宁驿,盖取唐旧州为名,在曲靖府城西15里安仁乡,即今曲靖市西8公里之西山乡(旧名三岔)。如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1《曲靖军民府》云:“南宁驿,在城西十五里安仁乡,洪武二十三年建置。”刘文征《滇志》卷3《古迹》云:“旧南宁县址,在(曲靖)府西十五里三岔平川中,古址尚存。” 《读史方舆纪要》卷114《曲靖军民府》云:“南宁城,在府西平川中,地名三岔,旧名共范川,《志》云:‘唐武德初,南宁州治共范川。’……寻徙石城,咸亨三年,南宁州爨归王杀东爨首领盖聘父子,仍治共范川。”按爨归王杀盖聘父子事在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间(16),则南宁州还治共范川时间非咸亨三年,而在开元末。
    石城川,方国瑜谓在今曲靖市(17),向达、赵吕甫谓在今沾益县,陈可畏谓在今宜良县(18)。稽诸古史,石城在明曲靖府治南宁县北20里,即今曲靖市北 9公里之沾益县西平镇太平村。《寰宇通志》卷112云:“石城在南宁县北二十里。”正德《云南志》卷9云:“石城在府城北二十馀里。旧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七部诸蛮立誓盟之碑。”该碑康熙年间出土(19),后移置于武侯祠、奎阁,今藏于曲靖市第一中学。又太平村所临之西河,明代称石幢(音床)水,当是石城水之音讹。由此可证,向、赵二氏所说为是,今即依之。
    南宁州初领9县,州境约当今云南省曲靖、东川、开远、陆良、马龙、师宗、沾益、会泽、寻甸、宜良、石林、华宁、通海、江川、澄江、弥勒、泸西等市县,武德七年(624年)以梁水、绛县置梨州(20),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升麻县置麻州(详“麻州”条),显庆元年(656年)以新丰县置威州(详“威州”条),泉麻县置归武州(详“归武州”条),陇堤县置武恒州(详“武恒州”条),并析味县置武德州(详“武德州”条),开元五年(717年)犹存味、同乐、同起3县,州境缩小为今曲靖市及陆良、马龙2县。《新唐志》载南宁州领7县,是指贞观十三年(639年)情况,《寰宇记》载南宁州领5县,则是指开元五年以前情况。
    味县:倚郭。唐初治共范川,贞观八年(634年)徙治石城川,开元末,仍治共范川。考已具前。
    同乐县:道光《云南通志•地理志》曰:“新丰川有大池甚广,即今中埏泽,其为陆凉州无疑。州北与南宁接壤处,为唐同乐县。”清陆良州即今陆良县城,州北与南宁县接壤处,元、明曾置陆良州,今为板桥镇旧州村。方国瑜认为唐同乐县即汉之同劳县,在今曲靖县南及陆良县东北之地(21),与此相符。《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亦标唐同乐县于旧州村,今从之。
    同起县:方国瑜谓:“《樊志》卷六:‘升麻川西南有曲轭川,汉南宁州同起县〔地〕也。’按汉无同起县,当唐之同起县,土人名曲轭。……审之地理,曲轭应即今之马龙县,马龙为汉同濑县故地。”又云:“同起或即汉同濑之对音而稍误也。”(22)向达、赵吕甫、陈可畏皆不同意曲轭川在马龙,但不反对同起县在马龙。则可定同起县在今马龙县,唯不得将同起与曲轭川等同。
    2.盘州
    诸家释盘州地望者有五说:
    一说在今贵州普安县。《元史•地理志》谓:“普安路,唐置西平州,后改兴古郡为盘州。蒙氏叛唐,其地为南诏东鄙,东爨乌蛮七部落居之。”明人遂谓盘州遗址在普安州至新兴驿之间的八部山,地名旧普安(23),即今普安县城关镇旧普村。道光《云南通志•地理志》云:“盘州,今贵州普安厅,附唐、盘水皆在其境,云南之罗平、平夷、宣威、霑益、陆良,皆盘州境。”今人方国瑜、严耕望亦主是说。
    一说在今云南宣威县。如《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5《霑益州》云:“唐武德四年置西平州,贞观八年更置盘州,治盘水等县,后为爨蛮僰剌所有。居缮那甸,又号末弥地部。”明霑益州在今宣威县。刘文征《滇志》亦如是说。
    一说在今云南陆良县。如《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5《陆凉州》曰:“唐武德四年置西平州,贞观八年更名盘州。”明陆凉州在今陆良县。
    一说在今贵州兴义市城区。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10《普安府古迹》云:“废附唐县(按即盘州治),在州南一百里黄草坝。”明普安州在今盘县城关镇,黄草坝在今兴义市城区,两地相去124公里,约合明制200馀里,《贵州图经新志》“一百”当为“二百”之误,《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主是说。
    一说在今云南泸西、弥勒、丘北县一带,尤中主之(24),但未见论证。猜度其意,盖由《旧唐志》“北接郎州,南接交州”一语得之。
    一说在今云南富源县,林超民主之(25),亦未见论证。
    今按《旧唐志》云:“盘州在京师西南五千三十里。即旧兴古郡也,北接郎州,南接交州。”减去戎州至京师里程,盘州距戎州1926里,合今770公里。而《寰宇记》却说,盘州“在(戎)州西二千七里”(度其方位,“西”字当为“南”字之误),合今803公里。盘州未闻有过迁移,《寰宇记》里程比《旧唐志》里程多出81里(合32公里),大概是石门旧道有多处岔路通往盘州造成的,不足为怪。兴义市城区经今富源至宣威小鸡街合石门旧道至戎州748公里,与《旧唐志》里距接近;经今富源至武德州(今沾益县天生桥)合石门旧道至戎州804公里,与《寰宇记》里程正合;而且郎州在兴义西北,交州獠子部(今文山州)在兴义南,与《旧唐志》“盘州北接郎州,南接交州”的记载相合。所以比较以上五说,笔者以为兴义市城区说较胜。《元史•地理志》所谓普安路,实际上包括了今兴义市,其原意盖谓唐盘州在普安路境,非谓在普安路治,而明清方志遂将唐盘州定在普安州城附近,乃是将元普安路境与普安路治混为一谈。至于宣威、盘县,均在南宁(郎)州东北,方位与《旧唐志》不符;泸西、弥勒、丘北,则无文献记载支持;陆良、富源,则里距、方位皆有出入,亦无文可征,笔者俱未敢赞同。
    盘州唐初领三县,州境约当今贵州兴义市及云南罗平、师宗二县,兼及富源、广西西林等县部分地区。显庆元年(656年),以平夷县置英州(详下文“英州” 条),至开元五年(717年),仅领附唐、盘水二县,州境缩小为今兴义市及师宗、西林部分地区。《新唐志》、《寰宇记》载盘州领三县,当是沿用《旧唐志》未改。
    附唐县:倚郭。
    盘水县:县以盘江为名,则当治今兴义市西南三江口镇一带。或以为在今盘县东北盘江南岸(26),然则其地距兴义太远;或以为在南盘江流域之罗平县(27),亦与英州境地相叠,俱不取。
    3.麻州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郎州白水蛮反叛,寇掠麻州界江镇(28)。按《新唐志》戎州,界江山沿石门新道在阿夔部落(今昭通)南330里(合今140多公里),即斜贯于今会泽县梨园、迤车以东的东北—西南向山脉,界江即今牛栏江,为南宁州与曲、协二州分界之江,界江镇以界江得名,当在石门新道渡牛栏江处,即今鲁甸县大水井乡江底村。如此看来,麻州应在石门新道沿线。然据《寰宇记》,“麻州在(戎)州西南2480里”(合今992公里),如此度之,麻州已远在南宁州以南九百馀里,与上述史载不符,因此,笔者认为《寰宇记》之“二千”应为“一千”之误。自戎州循石门新道南行1480里(合今592公里),正至今寻甸县功山镇大菜地,其地为一山间平坝,宜为麻州治地。界江山西南320里、柘东城东北250里石门新道上有汤麻顿,度其地,与麻州同在一地,则疑汤麻本麻州倚郭县名,天宝后州县废为驿顿,仍以故县为名。
    麻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初置时,领县数不详,然由其北境达于牛栏江观之,州境约当今东川市及寻甸、会泽县一带,应是割郎州西北之升麻县置,麻州及汤麻县盖因升麻县为名。《寰宇记》载开元时麻州领三县,则是咸亨元年割置泸慈、哥灵、南唐、切骑、碾卫、柯连等州后的情况(29),其中二县可能仍是汤麻、升麻二县,一县佚名,州境约当今寻甸县地。《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标注麻州于今宣威市,恐误,因为永徽年间唐将赵孝祖与郎州都督任怀玉自郎州出发平定麻州白水蛮之叛,乘胜追击至周近水(今楚雄州龙川江),遂入勃弄(今大理州境)(30),则麻州当在郎州西北,而宣威却在郎州东北。
    汤麻县:倚郭。
    升麻县:本属南宁州,治升麻川,贞观二十二年割隶麻州(31)。方国瑜谓升麻川在今嵩明、寻甸之地,赵吕甫谓“果如方说,则汉牧靡县应在今嵩明县治,升麻川则为县属之平原也”(32)。然据《华阳国志》,牧靡县作“牧麻县”,或作“升麻县”,刘琳谓东汉及南北朝人释此县名,均谓“靡”音“麻”,即升麻(Cimicifugafoetida,毛莨科),县以药名,牧靡故城在今寻甸县城,有涂水(今牛栏江)可定(33),其说盖是,今从之。
    4.威州
   《新唐志》戎属羁縻州有咸州,《寰宇记》或本作咸州,或本作威州,云“在(戎)州西南一千九百三十九里(合今776公里),领二县”。按开元中,戎州都督府有威州刺史爨崇道(34),则当以威州为是,“咸”为“威”之形误。又据《新唐书•南蛮传》:“显庆元年,……郎、昆、梨、盘四州大首领王伽冲率部落四千人归附。”按郎、昆、梨、盘四州不是显庆元年才内附的,早在武德年间已成为唐朝羁縻州,而且郎、昆、梨等州酋长一直是爨氏,王伽冲不可能是统辖四州的大首领。《通鉴》于“王伽冲”后加一“等”字,意思是说,该年在郎、昆、梨、盘四州地面,又有若干蛮酋部落在大首领王伽冲等人带领下内附。内附的结果,自然是又析置了若干羁縻州,依地理形势判断,郎州析置威州和武德州,盘州析置英州。
   《樊志》卷四说:“爨崇道理曲轭川。……蒙归义兴师问罪,行次昆川。信宿,而曲轭川溃散,崇道南走黎州。”又说:“升麻川西南有曲轭川。”方国瑜认为曲轭川在今马龙县,又假定威州在今通海县,“盖爨崇道原居曲轭川得势,属郎州任威州刺史,既失败于曲轭川,退保威州也”(35),此说将曲轭川与威州离为两地,与《樊志》所说不符,不取。然而曲轭川在昆川(即昆州)之东南、升麻川之西南,则是可以肯定的。据上文所考,昆州有两道通南宁州,一是往东北经今马龙县之滇池道,一是往东南经今宜良县接滇越东道。然以爨崇道溃散后南走梨州(今华宁县)观之,则威州曲轭川当在昆川之东南,不得在昆川之东北;又昆川至曲轭川仅“信宿”里程,信宿,以12小时算,蒙归义追兵(骑兵)的强行军大约可行80~90公里,也就是说,曲轭川应即今宜良坝子之南盘江河川,江曲如牛轭,故名,威州治应在今宜良县城匡远镇,亦即旧属郎州的新丰县城,州境大约相当于今宜良县。这不仅与《樊志》所谓“曲轭川在升麻川西南”相合,而且取滇越东道、石门旧道至戎州里距,也与《寰宇记》所载不差分毫。贞观间,郎州领7县,《寰宇记》则云开元五年仅领5县,即不包含已置为麻州的升麻县和已置为威州的新丰县在内。
    新丰县:本属南宁(郎)州,显庆元年始割置为威州。《樊志》卷2云:“新丰川,亦有大池甚广。”卷6又曰:“石城南面有新丰川,汉南宁州新丰县故地也,废城墙堑犹在。”然新丰川之所在,其说不一。道光《云南通志•地理志》曰:“新丰川有大池甚广,即今中埏泽,其为陆凉州无疑。”清陆良州在今陆良县城,中埏泽即陆良海,在今陆良县东南华侨农场一带,方圆数十里,近代渐涸,然据上文,今陆良县境唐时已置有同乐县,不得再置新丰县,方国瑜谓“中埏泽应为同乐县地,非新丰县地也”,甚是,因疑新丰川乃指今宜良县之西河河川。《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定定新丰县在今宜良县城,陈可畏因谓新丰川大池即阳宗海 (36),可从。向达疑新丰川大池即曲靖市南五里之东海子(37),失之太近。
    5.武德州
    《寰宇记》云“武德州在(戎)州西五百七里”。按武德州是南宁州都督府羁縻州,前已考证为显庆元年析郎州地置,则其地在今牛栏江以南,与戎州间距离不得少于800里,《寰宇记》原文当是“在戎州南1507里”,今本脱“一千”二字。一千五百七里合今603公里,以此推之,有两处可供选择:一处是沿石门旧道至今云南沾益县白水乡天生桥,一处是沿石门新道至今云南寻甸县金锁乡天生桥。后者距麻州治地大菜地太近,仅11公里,当不容再置州;前者位处一平坝边缘,且为石门旧道通盘州岔口,宜为武德州治地。武德州当析自郎州味县,州境约当今沾益县。《寰宇记》云武德州领3县,但不载其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天文星象学的入门书:《步天歌》
分享: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更多 复制 1


微信扫一扫传送给朋友看
UC扫一扫传送到手机慢慢读
返回[司天台]   关闭窗口 | 隐藏边栏



5751398
离线
昆仑大士 [角落] [飞语] 发表于:06-05-05 14:53   [第4版 05-05 14:53] [只看该作者]
步天歌
东方七宿:

角两星南北正直着,中有平道上天田,总是黑星两相连。别有一乌名进贤,平道右畔独渊然。最上三星周鼎形,角下天门左平星,双双横于库楼上。库楼十星屈曲明,楼中五柱十五星,三三相似如鼎形。其中四星别名衡,南门楼外两星横。

亢四星恰如弯弓状,大角一星直上明,折威七子亢下横。大角左右摄提星,三三相似如鼎形。折威下左顿顽星,两个斜安黄色精。顽下二星号阳门,色若顿顽直下存。

氐四星似斗测量米,天乳氐上黑一星,世人不识称无名。一个招摇梗河上,梗河横列三星状,帝席三黑河之西。亢池六星近摄提,氐下众星骑官出,骑官之众二十七,三三相连十欠一。阵车氐下骑官次,骑官下三车骑位。天辐两星立阵旁,将军阵里振威霜。

房四星直下主明堂,键闭一黄斜向上,钩钤两个近其旁。罚有三星直键上,两咸夹罚似房状,房西一星号为日,从官两个日下出。

心三星中央色最深,下有积卒共十二,三三相聚心下是。

尾九星如钩苍龙尾,下头五点号龟星,尾上天江四横是,尾东一个名傅说,傅说东畔一鱼子,尾西一室是神宫,所以列在后妃中。

箕四星形状如簸箕,箕下三星名木杵,其前一黑是糠皮。


北方七宿:

斗六星其状似北斗,魁上建星三相对,天弁建上三三九。斗下圆安十四星,虽然名鳖贯索形。天鸡建背双黑星,天龠柄前八黄精,狗国四方鸡下生,天渊十星鳖东边,更有两狗斗魁前,农家丈人斗下眠,天渊十黄狗色玄。

牛六星近在河岸头,头上虽然有两角,腹下从来欠一脚。牛下九黑是天田,田下三三九坎连,牛上直建三河鼓,鼓上三星号织女。左旗右旗各九星,河鼓两畔右边明。更有四黄名天桴,河鼓直下如连珠。罗堰三乌牛东居,渐台四星似口形。辇道东足连五丁。辇道渐台在何许?欲得见时近织女。

女四星如箕主嫁娶,十二诸国在下陈。先从越国向东论,东西两周次二秦,雍州南下双雁门,代国向西一晋伸,韩魏各一晋北轮,楚之一国魏西屯,楚城南畔独燕军,燕西一郡是齐邻,齐北两邑平原君,欲知郑在越下存,十六黄星细区分。五个离珠女上星,败瓜珠上瓠瓜生,两个各五瓠瓜明。天津九个弹弓形,两星入牛河中横。四个奚仲天津上,七个仲侧扶筐星。

虚上下各一如连珠,命禄危非虚上呈,虚危之下哭泣星。哭泣双双下垒城,天垒团圆十三星。败臼四星城下横,臼西三个离瑜明。(注:命禄危非,即司命、司禄、司危、司非)

危三星不直旧先知,危上五黑号人星,人畔三四杵臼形,人上七乌号车府,府上天钩九黄晶,钩上五鸦字造父。危下四星号坟墓,墓下四星斜虚梁,十个天钱梁下黄。墓旁两星能盖屋,身着黑衣危下宿。

室两星上有离宫出,绕室三双有六星。下头六个雷电形,垒壁阵次十二星,十二两头大似井,阵下分布羽林军,四十五卒三为群。军西西下多难论,仔细历历看区分:三粒黄金名鈇铖,一颗真珠北落门,门东八魁九个子,门西一宿天纲是。电旁两星土公吏,腾蛇室上二十二。

壁两星下头是霹雳,霹雳五星横着行,云雨次之口四方。壁上天厩十圆黄,鈇锧五星羽林旁,土公两黑壁下藏。



西方七宿:


腰细头尖似破鞋    一十六星绕鞋生     外屏七乌奎下横    屏下七个天溷明
司空右畔土之精    奎上一宿军南门     河中六个阁道形    附路一星道傍明
五个吐花王良星    良星近上一策名     天策天溷与天屏    一十五星皆不明


三星不匀近一颗    左更右更乌夹娄     天仓六个楼下头    天庾三星仓东脚
娄上十一将军侯


三星鼎足河之次    天廪胃下斜四星     天囷十三如乙形     河中八星名大陵
陵北九个天船名    陵中积尸一个星     积水船中一黑精


七星一聚实不少    阿西月东各一星     月下五黄天阴名    阴下六乌刍槁营
营南十六天苑形    河里六星名卷舌     舌中黑点天谗星    砺石舌旁斜四丁


恰似爪叉八星出    附耳毕股一星光     天街两星毕背旁     天节耳下八乌幢
毕上横列六诸王    王下四皂天高星     节下团圆九州城     毕口斜对五车口
车有三柱任纵横    车中五个天潢精     潢畔咸池三黑星     天关一星车脚边
参旗九个参车间    旗下十三乌天园     九游天园参脚边


三星相近作参蕊    觜上座旗直指天     尊卑之位九相连    司怪曲立座旗边
四鸦大近井钺前


总有七星觜相侵    两肩双足三为心     伐星三小足里深    玉井四星右足阴
屏星两扇井南襟    军井四星屏上吟     左足下四天厕临    厕下一物天屎沉



南方七宿:
井宿
八星横列河中净,一星名钺井边安,两河各三南北正,
天樽三星井上头。樽上横列五诸侯,侯上北河西积水,
欲觅积薪东畔是,钺下四星名水府,水位东边四星序。
四渎横列南河里,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圆十三星,
中有一个野鸡精。孙子丈人市下列,各立两星从东说,
阙丘两个南河东,邱下一狼光蓬茸。左畔九个弯弧弓,
一矢拟射顽狼胸,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入寿无穷。
鬼宿
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鬼上四星是爟位,
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星次,天社六个弧东倚,
社东一星名天纪。
柳宿
八星曲头垂似柳,近上三星号为酒,宴享大酺五星守。
星宿
七星如钩柳下生,星上十七轩辕形,轩辕东头四内平,
平下三个名天相,相下稷星横五灵。
张宿
六星似轸在星傍,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长垣少微虽向上,数星欹在太微傍,太尊一星直上黄。
翼宿
二十二星太难识,上五下五横著行,中心六个恰似张,
更有六星在何许?三三相连张畔附,必若不能分处所,
更请向前看记取,五个黑星翼下头,欲知名字是东瓯。
轸宿
四星似张翼相近,中央一个长沙子,左辖右辖附两星,
军门两黄近翼是。门下四个土司空,门东七乌青邱子,
青邱之下名器府,器府之星三十二。以上便为太微宫,
黄道向上看取是。





三垣
紫微宫
中元北极紫微宫 , 北 极 五 星 在 其 中 , 大 帝 之 座 第 二 珠 ,
第三之星庶子居 , 第 一 号 曰 为 太 子 , 四 为 後 宫 五 天 枢 ,
左右四星是四辅 , 天 乙 太 乙 当 门 路 。 左 枢 右 枢 夹 南 门 ,
两面营卫一十五 , 东 藩 左 枢 连 上 宰 , 少 宰 上 辅 次 少 辅 ,
上卫少卫次上丞 , 後 门 东 边 大 赞 府 。 西 藩 右 枢 次 少 尉 ,
上辅少辅四相视 , 上 卫 少 卫 七 少 丞 , 以 次 却 向 前 门 数 。
阴德门星两黄聚 , 尚 书 以 次 其 位 五 , 女 史 柱 史 各 一 户 ,
御女四星五天柱 。 大 理 两 星 阴 德 边 , 勾 陈 尾 指 北 极 巅 ,
六甲六星勾陈前 , 天 皇 独 在 勾 陈 里 , 五 帝 内 座 後 门 间 。
华盖并杠十六星 , 杠 作 柄 象 华 盖 形 , 盖 上 连 连 九 个 星 ,
名曰传舍如连丁 , 垣 外 左 右 各 六 珠 , 右 是 内 阶 左 天 厨 ,
阶前八星名八谷 , 厨 下 五 个 天 棓 宿 。 天 床 六 星 左 枢 右 ,
内厨两星右枢对 , 文 昌 斗 上 半 月 形 , 稀 疏 分 明 六 个 星 。
文昌之下曰三公 , 太 尊 只 向 三 公 明 , 天 牢 六 星 太 尊 边 ,
太阳之守四势前 。 一 个 宰 相 太 阳 侧 , 更 有 三 公 向 西 偏 ,
即是玄戈一星圆 , 天 理 四 星 斗 里 暗 , 辅 星 近 著 开 阳 淡 。
北斗之宿七星明 , 第 一 主 帝 名 枢 精 , 第 二 第 三 璇 玑 是 ,
第四名权第五衡 , 开 阳 摇 光 六 七 名 , 摇 光 左 三 天 枪 明 。
 
太 微 宫
上 元 天 庭 太 微 宫 , 昭 昭 列 象 布 苍 穹 , 端 门 只 是 门 之 中 ,
左 右 执 法 门 西 东 。 门 左 皂 衣 一 谒 者 , 以 次 即 是 乌 三 公 ,
三 黑 九 卿 公 背 旁 , 五 黑 诸 侯 卿 後 行 。 四 个 门 西 主 轩 屏 ,
五 帝 内 座 于 中 正 , 幸 臣 太 子 并 从 官 , 乌 列 帝 後 从 东 定 。
郎 将 虎 贲 居 左 右 , 常 陈 郎 位 居 其 後 , 常 陈 七 星 不 相 误 ,
郎 位 陈 东 一 十 五 。 两 面 宫 垣 十 星 布 , 左 右 执 法 是 其 数 ,
宫 外 明 堂 布 政 宫 , 三 个 灵 台 候 云 雨 。 少 微 四 星 西 北 隅 ,
长 垣 双 双 微 西 居 , 北 门 西 外 接 三 台 , 与 垣 相 对 无 兵 灾 。
 
天 市 宫
下 元 一 宫 名 天 市 , 两 扇 垣 墙 二 十 二 , 当 门 六 角 黑 市 楼 ,
门 左 两 星 是 车 肆 , 两 个 宗 正 四 宗 人 , 宗 星 一 双 亦 依 次 ,
帛 度 两 星 屠 肆 前 , 候 星 还 在 帝 座 边 。 帝 座 一 星 常 光 明 ,
四 个 微 茫 宦 者 星 , 以 次 两 星 名 列 肆 , 斗 斛 帝 前 依 其 次 ,
斗 是 五 星 斛 是 四 , 垣 北 九 个 贯 索 星 , 索 口 横 者 七 公 成 ,
天 纪 恰 似 七 公 形 , 数 著 分 明 多 两 星 。 纪 北 三 星 名 女 床 ,
此 坐 还 依 织 女 傍 , 三 元 之 像 无 相 侵 , 二 十 八 宿 随 其 阴 ,
水 火 木 土 与 并 金 , 以 次 别 有 五 行 吟 。 河 中 河 间 晋 郑 周 ,
秦 连 巴 蜀 细 搜 求 , 十 一 星 属 十 一 国 , 梁 楚 韩 邦 在 尽 头 ,
魏 赵 九 河 与 中 山 , 齐 越 吴 徐 东 海 间 , 燕 连 南 海 尽 属 宋 ,
请 君 熟 记 有 何 难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庲降都督
汉末刘备入蜀后,按照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方针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置的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也叫庲降都督。
目录
1 概况
2 职能
3 都督1 概况 2 职能 3 都督 +1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 豆瓣1 概况 编辑本段
  “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 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
庲降都督庲降都督治南昌县”(常璩《华阳国志》)。“庲降” 乃招徕、降服之意。南中指今大渡河以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的广大地区。巴蜀和南中地区声息相闻, 物产相资, 经济文化联系相当密切, 蜀汉统治者深知:“定南中, 然后可以图巴蜀, 固巴蜀, 然后可以图关中”。由于当时南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尚未附汉, 夷、汉冲突时常爆发, 而南中对于蜀汉政府而言又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蜀汉便在南中“ 立此职以总摄之”。
2 职能 编辑本段
  庲降都督又与江州都督、永安都守、汉中都督同为蜀汉政府常置的四个镇戍都督之一,同其他三个都督一样,庲降都督承担着防御敌人入侵的重要任务。但是因为南中是一块特殊的区域, 这里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人错处杂居,庲降都督还负有治理南中、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职责, 因此蜀汉政府派出的庲降都督不仅注重军事才能, 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因此“都督常用重人”。然而由于蜀汉统治者的执政重点在于北伐而不在南中,他们只希望南中维持一个“纲纪粗定, 夷、汉粗安”的局面,是故庲降都督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维护南中地区的政治稳定, 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组织各郡,将南中地区的兵员及其他军国所需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蜀地, 以助北伐;推行绥抚措施, 安定南中各族人民的生活。
3 都督 编辑本段
  1.邓方(任期:215-221年)
  邓方,字孔山,南郡(今湖北荆州)人。“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犍为属国都尉,因易郡名,为朱提太守,选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时在公元215年),住南昌县(今云南镇雄)。章武二年卒于任。为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史评其“安远强志,允休允烈,轻财果壮,当难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业”,“夷汉敬其威信”。
  2.李恢(任期:221-231年)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南中大姓(南中大姓都是指汉族)。刘璋时为郡督邮,后投刘备。“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住平夷县(今贵州毕节)”。“建兴七年……更领建宁太守,以还居本郡。九年卒于任。李恢任内,“军功居多”,建兴三年,与诸葛亮分道南征建宁郡,以计破反者,乱平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又扑灭南夷复叛。史评其“公亮志业”。
  3.张翼(任期:231-233年)
  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 “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接李恢为第三任都督。由于“持法严,不得殊俗之欢心”,致使南夷豪帅刘胄反。翼举兵讨胄未果,被召回成都问责,以马忠代之,时在建兴十一年 (公元233年)。?
  4.马忠(任期:233-249年)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初为郡吏,因举孝廉至汉昌长,刘备败于吴后得显识。建兴三年任牂牁太守,随之平息朱褒叛乱。建兴十一年,临危受命,代张翼出任庲降都督。履新伊始,“遂斩胄,平南土”。功劳至大,“加忠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为加强对南中的统治,将都督治所从“故都督常驻平夷县……移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处民夷之间”。马忠都督南中,由于其“宽济有度量”、“处事能断”,“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人心之深得可见一斑。由于功勋卓著,以致后继者“皆不及忠”。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马忠卒于任,在任十七年。史评其“扰而能毅”。
  5.张表(任期:249-?)
  张表,蜀郡人。督庲降前即“时名士”。马忠卒,“以蜀郡张表为代,加安南将军”。由于史料缺乏,其卒年不详。
  6.阎宇(任期:?-258年)
阎宇,字文平,南郡人。“表后,以南郡阎宇为都督”。蜀汉最后一任庲降都督。景耀元年(公元258年),拜右大将军,都督巴东,庲降都督止于此。史论其“宿有功干,于事精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09: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野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的说法,以天空中出现的星象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除此以外,州、国又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所以不同时代的分野也不尽相同。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的说法,以天空中出现的星象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周礼》中所记“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就是按照分野来预卜各地吉凶。天区有十二次和二十八宿(或二十八舍)等不同的划分法,所以分野也有不同的对应方式。除此以外,州、国又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所以不同时代的分野也不尽相同。
分野 ①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周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分野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书,其所反映的分野大体以十二星次为准。所载故事最早的是:武王伐纣这天的天象是岁星在鹑火,因而周的分野为鹑火。战国以后也有以二十八宿来划分分野的,如《淮南子•天文训》等。后又因十二星次与二十八宿互相联系,从而两种分野也在西汉之后逐渐协调互通。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应当指出,分野纯属迷信。所谓的天地间关系全由人定,故历代各家参差出入是必然的。 十二星次、二十八宿与国、州分野如下(以《晋书•天文志》所载) 十二星次 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 诹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二十八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斗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 郑 宋 燕 吴越 齐 卫 鲁 赵 魏 秦 周 楚 州 兖州 豫州 幽州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②因本指分封诸侯的境域,后借用为分界、界限的代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12-29 10:54 , Processed in 0.06501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