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陆良全县总人口448819人,其中汉族44218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5%;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陆良汉族5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8.4%。陆良汉民的“根”在哪里?在南京,但是,陆良汉民并非都是来自南京。
一、陆良汉民“祖籍南京”说
陆良汉民说先祖来自南京,这不仅是传说,而且见于家谱、碑刻、史籍和诗文。
1、传说:多少年来,陆良汉民祖孙相传,几乎异口同声说:“祖籍南京柳树湾、高石坎”。
2、家谱:1962年,我考取云南大学历史系,很在意陆良汉民的家谱,都提到南京。1968年,我在整理平氏家谱时听三伯父平福星说:“我平氏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我带着这一问题追寻了半辈子,最终把此说写进了1996年9月19日写的《平氏家族源流叙》。在我收集的陆良汉民家谱中,马街杨氏2003年修《杨氏族谱》说:“祖上口传,杨氏远祖始于江苏南京” 。
3、碑刻:今大莫古镇波漠村王氏祠堂碑云:“一世祖武德将军王殷寿原住南京吊拨柳树湾……后移住陆良县城西门街”。碑刻连刻王氏1—14世,其中有见于邑乘者。但是碑名和立碑时间全无,令人不解。吊,《中华大字典·弓》:“吊,至也。”
4、史籍:1991年《陆良县志》附陆良地名刊于《云南地名集刊》上的《陆良人祖籍南京柳树湾、高石坎“初探”》:“我们的祖先以来自皇帝住的京城为荣,于是统一说法,均称南京柳树湾”。邑人俞智英1998年印刷的《陆良地理志》有《关于高石坎、柳树湾的确切位置的初步调查——对“祖籍柳树湾”说法分析探讨》:“我们的祖先是从南京高石坎、柳树湾迁移来的。”拙著《陆良风物志》概览附《陆良汉民的“根”在哪里?》:“祖籍南京柳树湾、高石坎。”
5、诗文:邑人肖鹏《其间集》有1986.10.3于南京作《沁园春·访南京柳树湾》,上阙曰:“千里河山,一江灯市,无限情衷。溯大明洪武,运城遗址,柳营貔帐,战场先锋。命令一下,大军三十万,漫天干弋进乌蒙。从此起,设南疆卫所,传代传宗。”《云南文史博览》有《明代的屯田制度》:“在军屯云南的”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南京的军民及其亲眷家属,有的甚至还来自驻扎在南京高石坎、柳树湾的御林军(一说高石坎、柳树湾为江岸码头,明军在此登船远征)。
新中国建立后第一轮修志,云南各县志办几乎都遇到陆良汉民所说的“祖上来自南京”的问题,其中有弥勒、通海史志办还有专人到南京调查、咨询,《南京史志》作了公开答复。笔者在《陆良风物志》所附《陆良汉民的“根”在哪里?》一文中对此作了归纳说:南京柳树湾“此一地名在南京地图上早已不复存在,据考证,柳树湾在明故宫东南、太医院上方、东城兵马司下方,即今南京蓝旗街南端,光华街偏东一带,也就是说,陆良汉民长期以来要寻的”根“就在古城南京。”
二、明太祖命傅、蓝、沐三将军征讨云南
云南汉族住户有一个普遍流行传说,都说他们的先辈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南京搬来的,这个说法有一定历史依据。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安徽凤阳人朱元障随郭子兴在濠州起义,郭死后代为领袖,边抗元边并其它义军。他在剿灭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后于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后,在集庆(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明太祖在南京设五军都督府和六部,管理天下军政。明朝建立后,只有云南仍在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控制,大理段氏、麓川(今德宏)思伦发及乌蒙(今威宁)、乌撒(今昭通)、东川、芒部(今镇雄)等白、彝、傣地区农奴主和奴隶主据地自雄。鉴于云南险远又是多民族地区,明太祖采取“先抚后兵”的方针,先后七次派使者招抚,然而使者不是无功而返就是被杀。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8月,明太祖谕廷臣曰:“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自汉置吏,臣属中国,今元之遗孽把匝剌瓦尔密等自恃险远,桀骜不梗化,遣使招谕辄为所害,负罪隐匿,在所必讨”。这年9月,他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30万大军征讨云南,由辰沅入贵州、克普定、下普安,12月在曲靖白石江击败梁王元兵10万,活捉云南行省丞相达里麻后挺进昆明,梁王自杀于晋宁。接着分兵南征临安(今建水),西讨威楚(今楚雄)、大理、定丽江、下金齿(今德宏)和车里(今西双版纳),明军仅以100天时间,最终结束梁王在云南128年的统治,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http://www.c u a n w a n g . c n/news/html/?3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