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x540612
发表于 2014-5-9 21:41:14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9 21:16
谢谢,汗颜了。可惜对不住家乡父老,当年的《赶马调》我只是零零散散搜集到文中的,完整的《赶马调》无法 ...
会找到的,你将一个孤魂变到了糊涂虫的地位上来考慰并丢开名利地位的考量,本身就是一种骜骨铮铮的内函在支撑你的精神啊!{:5_205:}{:17:}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9 22:28:59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5-9 21:41
会找到的,你将一个孤魂变到了糊涂虫的地位上来考慰并丢开名利地位的考量,本身就是一种骜骨铮铮的内函在 ...
谢谢鼓励,实不相瞒,网络上流传的是其他地区的《赶马调》连唱法也不是我小时候听到的腔调,而叙事长诗《赶马调》我真的没有时间去搜集。
aihuashuo
发表于 2014-5-9 22:42:12
好贴啊{:biggrin:}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5-10 07:46:21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9 22:28
谢谢鼓励,实不相瞒,网络上流传的是其他地区的《赶马调》连唱法也不是我小时候听到的腔调,而叙事长诗《 ...
{:5_205:}赶马调做为一种民歌,有多种唱法很正常,不必拘泥纠结。你没时间也不必着急,如有缘,这种东西会有一天突然走到你面前来的!只是当年陆良马帮的武装护卫问题,据一些传说或资料,漏出的是“军队插旗”……但我想做为一个乱世,这样单一的军队授旗方式恐有单一,其必然有一相当于现代公关的组织在起作用或调节!不然,陆良马帮不会走到后来的“自卫武装”样式……而正是这样的武装出现或存在,它才导至了解放战争时杨体元“马街起义”的基本物资条件支撑的啊!你说是不是这样?{:5_205:}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10 08:54:51
本帖最后由 hutuchong 于 2014-5-10 09:04 编辑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5-10 07:46
赶马调做为一种民歌,有多种唱法很正常,不必拘泥纠结。你没时间也不必着急,如有缘,这种东西 ...
陆良马帮之所以敢走四方,秘密在钱家马帮,你有兴趣查查这家马帮后面的钱老板和孙度的亲戚关系,就一清二楚了。
值得说明的是《赶马调》1962年曾经出现手抄本,文革破四旧破的无影无踪。后来大理州文化局曾经组织人搜集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91年在云南民间双月刊《山茶》二月号第一次首先公开刊出。后来这部长诗被介绍到日本,受到国外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头晕的不是诗歌全部内容,而是目前整个云南民间传唱的《赶马调》有17个不同内容的歌词,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大赶马》,而叙事长诗《赶马调》也有接近20种的唱法。到底哪一种唱法,那一个内容的《赶马调》是陆良马帮经常唱的,尚待进一步考证。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10 09:16:39
本帖最后由 hutuchong 于 2014-5-10 09:19 编辑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5-10 07:46
赶马调做为一种民歌,有多种唱法很正常,不必拘泥纠结。你没时间也不必着急,如有缘,这种东西 ...
始创于清咸丰八年(1858)的“万宝祥”的始创人钱慕贤,清道咸时人,秀才出身。旧时中过秀才的人被称为“先生”。上岁数的人都晓得“万宝祥”是“钱二先生”家的。钱二先生何许人也?钱慕贤的二弟钱进贤,持家、管家、治家都在行,用陆良话说,那就是“嘴有一张,手有一双”。“万宝祥”是耕、读、商之家。现陆良三中的地方过去是钱家庄园。
光绪时期,万宝祥的马帮有骡马200匹左右,镇上铺面的帮工就有60余人。万宝祥的门面房朝街道而开,经营生意很兴隆。民间说“规规矩矩万宝祥”,说的是万宝祥经营讲信誉、守信用,童叟不欺,不短斤缺两,万宝祥的伙计还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半开银三库房,金子银子拿箩挑”是万宝祥的写照,万宝祥富甲一方,是当时东乡的首富。
解放后,万宝祥被划作“天字号”地主。房产被没收充公,少许分给农户,大部分作为农会。1953年借供销社用。1960年后做粮管所。现在旧时的铺台还在,所谓的铺台就是临街街面用青石板砌出的一个平台用于售货,铺面木窗上粮管所写的“付粮处”的字还在。
而“兴和昌”豪华的影子还在,雕龙画凤的飞檐,黑黝黝的门窗,雕有“喜上眉梢”的太师椅以及雕有“夔龙”和“暗八仙”的供桌还在,印合着天井上空瓦蓝瓦蓝的天空,历史依然活着。
兴和昌的创始人是钱老掌柜,后来少掌柜钱寿昌继承。兴和昌的骡马兴盛时有80多匹,兴和昌经营棉纱和土杂百货。少掌柜之子钱自安是号称小诸葛的滇军儒将孙渡的四妹婿,当过永晏镇玉山中学(现陆良三中)的校长,孙崑(孙渡之弟)是名誉校长。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10 09:29:16
本帖最后由 hutuchong 于 2014-5-10 09:41 编辑
zgx540612 发表于 2014-5-10 07:46
赶马调做为一种民歌,有多种唱法很正常,不必拘泥纠结。你没时间也不必着急,如有缘,这种东西 ...
至于是否为当时“马街起义”提供物资支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1932年昆明到西桥就修通了马车路,马帮实际已经慢慢失去运输作用,最后开始逐渐被汽车取代,而修筑陆良飞机场的民间主要运输工具是牛车。
其次,民国时期陆良是三方鼎立,中枢熊县长主政,而地方上马街和三岔河分庭抗礼很久,连陆良县保安队也不敢随便进入马街抓人,其实是各自为政。就是物资缺乏,他们也不可能找三岔河商号筹备。一旦泄露起义秘密,后果是很严重的。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10 10:18:03
陆良赶马人进入湖南参加长沙保卫战,是不容置疑的,请看在湖南档案馆保存的抗战中滇军战士个人照片,不难发现,这个战士身上披的是我们当地的蓑衣。
hutuchong
发表于 2014-5-10 10:35:03
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我们没有必要去品头论足,功也好,过也罢,那是老祖宗的脚步,我们只是记录下来留给后一辈。让后面的人知道曾经发生那件事情;这是一个研究历史人的责任。至于楼上有人说,在官方出版的历史书中写漏了这一段历史,我认为可以理解。因为当时信息传播手段很落后,难免出现纰漏,以后修订的时候补充上就可以了。无论怎么记录,怎么表述,只要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站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思考,就一定会有一部好的历史留给后面的人。
爨音
发表于 2014-5-10 20:08:10
歌是老的好
名是旧的亲
换了名字,又换了头像,要是你不落上龙海孤魂之名,直接看不出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