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
发表于 2012-3-24 17:04:20
6、滇西保卫战
1942年4月下旬,日军经缅北推进,攻占云南怒江以西大片土地,直犯惠通桥,守军于关键时刻炸桥阻敌。陆良马军堡的闻世贤毕业于黄埔军校11期炮科,分滇黔绥靖公署直属炮团任连长,奉命率一加强连,乘50辆汽车,用3天3夜时间赶到惠通桥,归71军36师指挥,与日军激战月余,粉碎了日军强渡怒江的梦想(《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120—124页)。《云南抗日战争史》说:“我守桥连在桥头和日军血战,以英勇牺牲的代价,把来犯之敌阻在怒江西岸”,即指闻世贤事。
1944年9月,中国远征军撤离印度和第11集团军合力收复怒江以西土地。陆良子弟有南门街的俞星灿,毕业于黄埔14期,任第45军198师机枪连长,参加攻克腾冲、松山、龙陵等战役。天宝的张镇启,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五分校18期,分大理第11集团军辎重团2营4连任排长,参加收复滇西的战役(《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124页),此役东门外的赵二友牺牲。
7、滇南防御战
1940年9月,日寇侵入越南海防、河内等地并切断滇越和桂越交通线,进逼滇越边境,威胁云南东南部。第60军(182师和184师)奉命调回云南,组成滇南作战军,年底改为第1集团军,加强滇南防御。总司令卢汉,下辖安恩溥指挥的第一路军第182师和184师两个师及云南新编第1、2两旅;张冲指挥的第二路军新编滇军第4、5两旅。全军沿中越边境的河口、金平、屏边、个旧、建水一线布防,与日军对峙。1945年初,第1集团军改为第一方面军,以暂编第18、20、22三个师组成第93军,仍归卢汉指挥,司令部驻蒙自。卢汉指挥的第60军和93军使日寇未敢跨越云南一步,维护了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畅通无阻。此时防守云南的部队还有滇军第19师龙绳武部,第24师龙绳祖部和33师潘朔端部。在守卫滇南的部队中,陆良子弟很多:东门街的罗祖训,毕业于黄埔军校昆明五分校军官队四期,任第60军第4旅(第21师)警卫排长;小堡子的孙定华任排长;西门外的梅育楠毕业于昆明五分校17期,任21师连长;西门小街的黄崇良任连长;三岔河的高 祥任93军警卫营第4连连长;打古的撒尼人毕口口任警卫营第1连连长;西门街的俞建业任军部作战科长;西门小街的邵祥在军部办公厅打杂。仅1944年秋第60军补充团征兵,就有东门外平家头的刘福元、大龙潭的王宝芳、大咀子的陈白亮、中坝的李万民、芳华的王家恩和谢进才等人入伍。
8、保卫大后方
抗战爆发后,云南成了中国正面战场的重要后方,在 1942年5月前受到直接威胁的主要是日本飞机轰炸。在保卫大后方的战斗中有陆良子弟:西门小街的邵光选,毕业于黄埔昆明五分校14期炮科,分滇黔绥靖公署高炮二大队2营7连任排长,先后驻守圆通山和五华山;1941年,日本飞机轰炸昆明,邵不顾个人安危,代士兵操作高炮射击;1943年,美国第 14航空队进驻昆明巫家坝机场,夺回制空权,邵与日军作战升连长(《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96页)。三岔河寺脚的陈文彬,毕业于云南航校,分在滇黔绥靖公署航空处任飞行员,后到巫家坝机场任作战课长(《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250-253页)。
9、其他战场和部队的陆良子弟
抗日战争时期,陆良子弟除随第1集团军转战抗日疆场,反攻滇西和守卫滇南外,还有在其他战场和部队的:北门街的王自元,毕业于保定军校,在八战区(兰州)朱绍良司令长官部下任少将军务处长;西门外的汪铁军随老3军血战中条山,1944年在已调整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手下任中将师长;西门小街的朱光民(光亮),毕业于黄埔本校11期炮科,在淞沪前线任排长,血战两月,接着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奉命溯江参加武汉战役,遭日机轰炸而牺牲于九江(《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99-101页);西门街的朱宗培,毕业于黄埔15期,和陆良应征的(盘江街)李云生及(真理街的)王家志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天宝的张镇启,毕业于黄埔五分校18期,在第11集团军辎重团2营任排长,参加滇西保卫战后奉命调广西参加收复南丹、金城江、宜山和柳州等战役(《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124-129页); 1939年8月14日,日本27架轰炸机和9架战斗机攻击杭州笕桥航校,我军12架战斗机迎敌,其中9架各咬敌战斗机一架,另3架专攻击敌轰炸机,陆良马街的杨秉杰为驾机者之一,结果击落敌护航机2架,从此8月14日定为中国空军节。1941年,杨秉杰驾机保卫陪都重庆,1942年奉命炸毁黄河铁桥,切断日军运输线。杨在抗战时期任过分队长和中队长 (《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第162-172页)。
阳光
发表于 2012-3-24 17:05:02
装男亦好,装女亦好,举起刀枪剑戟,但愿排演抗战戏;滇剧也罢,京剧也罢,无论生旦净丑,大家都唱爱国歌 (《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137页)。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陆良中学教师董大成和熊翔于1945年8月15日晚,带领师生50余人到街上宣传。抗日战争时期,陆良学河边的愍忠祠供奉抗日阵亡将士灵位。9月3日,县长熊从周率县府各局长、常备队长和绅商首脑到祠吊祭。这天,陆良县城鞭炮齐鸣,城内的富商俞祝三的“三义祥”和盘江街的富商申寿堂的“三和祥”各放鞭炮一驮,城区家境宽裕的人家无不放鞭炮,一时间所有店铺的鞭炮被抢购一空,全城内外一片爆竹声(《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139-143页)。
2、积极纳粮纾国难
抗战初期,云南地处抗日后方,随日军侵入缅甸和越南及侵占我滇西怒江以西大片土地后,云南即变成抗日前线的主要战场,陈兵百万,庞大的军队每日需要大量粮食补给。陆良作为滇东要冲,更是抗日军队云集之地,当时陆良人口约为25万人,陆良除供给当地驻军外还上缴大量粮食给外地驻军。据不完全统计,仅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起,为适应庞大的军队补给,把原来用货币交纳“耕地税”改为“征实”,即以粮纳税,1941-1944年四年共“征实”稻谷 1,433,660公石(每公石合今93市斤)。除“征实”外,从 1942年起,以“征实”之数为准,国家按规定付给农民现款,农民按数售给国家之粮称“征购”,按统计,1942-1943年“征购”稻谷82,000公石。1944年,国家财政危机,改“征购”为“征借”,全县共“征借”稻谷45,000公石,实是无偿贡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因军粮需要增大,除“征实”、“征购”和“征借”外,又向陆良采购“大包米” 3,000袋,每袋合现200市斤,主要向县内富裕户摊派。1941—1944年,国家每年向陆良采购大包米5,000袋,四年共计 20,000袋,以上五年一共采购大包米23,000袋。八年抗战,仅1940-1944年,通过“征实”、“征购”、“征借”和大包米,陆良人民为抗战作出极大贡献。勤劳俭朴的陆良人民终年以洋芋、豆类等杂粮和野菜充饥,特别1942-1944年陆良连遭五次水旱灾害,还把稻谷省下来交给国家,这种牺牲精神万分可贵,值得我们自豪(《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 52-56页)。
3、捐献
陆良人民的后方支援,还有政府组织的募捐和各界抗敌救国会组织的捐献活动。1940年,日本飞机轰炸陪都重庆,发生防空洞窒息万人的惨案,国民政府发出“募捐救灾,赈济难民”的号召,陆良滇剧爱好者俞新翘、罗澄秋和张秀川发起“信义剧社”进行演出,以收门票和发送参观券,连同商业界捐献合计1100多元(其中商业捐献占2/3)。除少量开支外,大部上交陆良赈灾筹备处,全部汇出,表现了陆良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慰问和对死难者的哀吊。陆良中学和旧州小学“抗敌宣传队”也有募捐(《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133页),此外还有寒衣和军靴等捐献。
4、修建陆良飞机场
1942年7月,国民政府为适应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抗日需要,决定在陆良县的山坡子至望城哨修建陆良飞机场,机场的整个工程由美国第14航空队第12工程处负责设计施工。机场占地11,000多亩,是当时云南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机场,整个工程包括三条大跑道和停机滑翔跑道,工程原材料除水泥和钢材由外地供应外,木材、砂子和石料等物由陆良供给。当时施工设备落后,没有机械,碎石和碾压均由人工,极为艰苦。经过一年施工,主要工程基本竣工。陆良人民供应木材、砂子和碎石数十万方,投入劳动力100多万劳动日,地价和工程费由当时政府付给,但因被部分官绅和大小工头层层克扣,真正到劳动者手中所剩无几。
1943年5月,陆良飞机场开始起降飞机,正式投入运输和作战。机型为两类:一类为“驼峰运输队”的两引擎大型运输机,往返于印度加尔各答等机场,主要运输军用物资,如武器弹药等给养,包括面粉罐头等在内;二是直接用于作战的战斗机,有侦察机、驱逐机、轻重轰炸机,其中最大者称“空中堡垒”,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王牌飞机,能携带大量重型炮弹,配备有十余门机关炮,可执行远程轰炸。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经常起降飞机,日达五百多架次,为滇西抗战、黔桂空战及阻击日本飞机轰炸昆明创造了突出的战绩(《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32-37页)。
5、修公路
陆良修公路始于1931年,有省管公路两段:一是滇黔南路,俗称昆江公路或路江公路,从昆明市的路美邑经石林风景区、陆良、师宗、罗平,东至云贵交界的江底,全长266公里,陆良段为58公里;二是由曲靖至陆良西桥的曲西公路,全长68公里,陆良段为31公里。两段同在民国十八年 (1929年)测量,因为经费紧缺,修了7年未通车。抗战爆发,加快了两路的修建,1938年修成,在抗日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32-37页)。
陆良人民除了本县承受修建大型飞机场外,还参加修建杨林飞机场和沾益飞机场,先后征发数批民工,每批数百人。同时还征发民工参加修筑滇缅公路、滇缅铁路和川滇铁路,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32-37页)。其中,陆良东门街的罗怀尧任滇缅公路记事,参与测量工作。
陆良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贡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抗战爆发,除征兵外,部队尚须大量骡马驮运辎重和拖牵重兵器,故国家规定子弟多的富裕户也可以骡马代人服役。有关资料说,全县先后为抗战部队征送了数百匹骡马(《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第53页)
八年抗日战争,陆良人民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陆良人民把数千子弟送到抗日疆场,浴血奋战杀日寇;在后方竭尽全力为抗日。陆良人民的抗日功勋永垂史册。
我于1962年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育才桑梓。 30多年来,每当我想起陆良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无私奉献,特别是英烈们和日寇浴血奋战的事迹,心中无限敬佩和自豪,但一直未曾写过一篇文章。现年近古稀,特根据《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和长期的社会调查访问,尤其是知情的耄耋耆老提供材料,写成《陆良人民的抗日功勋》一文以告慰有名和无名的英烈。因为时过60年,陆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知情者大多过世,陆良人民抗日的大部资料难以收集,但是仅仅这些已足见陆良人民的抗日功勋。愿邑人不忘国耻,继承前人的爱国遗产,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愿国人居安思危,弘扬前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踏着前人的血迹前进!
天涯孤鸿
发表于 2012-3-24 17:18:46
也,阳光总算让我们能来大楼里透透气了?太多了我一天看一篇!!!!!!!
林苑
发表于 2012-3-24 19:38:10
好贴{:lol:}。
林苑
发表于 2012-3-24 19:38:58
可惜陆良古城解放后被拆了{:cry:}
fluwen
发表于 2012-3-24 21:14:59
太给力了!期待精彩!!
阳光
发表于 2012-3-24 22:19:28
【陆良惊马槽 阴兵过路】
三国末年,为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诸葛亮率军南下直至陆良。一天,蜀军与南军在战马坡交战。南蛮王孟获特意请深通法术的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前来助阵。来到战马坡的木鹿大王命手下官兵挖了两条长不到四十米、宽不足一米的山路,并将蜀军引到此。呜呜的号角响起之后,虎豹豺狼、飞禽走兽乘风而出。蜀军无抵挡之力,退入山谷。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蜀军突然马惊人坠,南军乘机追杀,蜀军死伤惨重。从此,这里总是阴云不散。
这条隐蔽在密林中的山谷,就是当年木鹿大王派人挖的,人们叫它惊马槽。如今它是村民们上山、下山的惟一通道。奇怪的现象接踵而来,原本在傍晚或者深夜才能听到怪声,如今白天也能听到了。一条普通的山道变得越来越神秘。人们纷纷传言,惊马槽里闹鬼了。这个消息很快从当地传了出来,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专家们的注意。
【陆良充满灵异的地方】
诚实谎言
发表于 2012-3-24 22:22:42
好东西啊。。
阳光
发表于 2012-3-24 22:25:04
【陆良历史渊源】
陆良县历史悠久。开挖新盘江出士的石器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战国末期,楚将庄硚奉楚顷襄王之命率军人滇开辟楚国的后方,后因秦国夺取川、黔,归途受阻而称王滇中。庄跻至滇前伐夜郎置牂牁郡,其苗裔以且兰(今贵州中部)为牂牁国,“分侯支党”,今陆良县城南之旧城即庄硚部落鲁昌。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汉武帝在西南夷(今云南、
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置郡县,建置同劳县,辖今陆良县和曲靖市膜麟区越州镇,隶益州郡(辖今云南境内24县)。同时,汉武帝还移民西南地区垦殖。同劳为今云南境内最早建置的24县之一,也作为屯垦地而得到了开发。
东汉末年,由内地不断迁入南中(今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的汉民,随其势力的发展而形成“大姓”,同劳县以爨氏为大姓见于志书。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 ,武侯诸葛亮南征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并将其郡治由今云南晋宁县晋城迁至味县(今曲靖市膜麟区)。同劳县隶建宁郡。武侯又任用南中俊杰为官属,孟获为御史中丞、爨习为领军,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以后,武帝(司马炎)改同劳县为同乐县,东晋因之。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 ,建宁郡太守孟彦与宁州(相当南中地域的今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刺史霍彪火并同归于尽,兴古郡(今云南罗平、富源、盘县、通海、曲溪、西畴、麻栗坡、广南、富宁,广西百色、凌云,贵州遵义一带)太守爨琛伺机控制滇东北和滇池地区,晋朝廷只得任用他为宁州剌史。至南朝萧梁时,爨瓒、爨震父子相承。同乐县为爨氏故里,自此,爨氏为邑长。
南朝萧齐时,建宁郡治由味县迁同乐县,同乐因而一度成为宁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 ,在前建宁和兴古两郡地置昆州,以滇池地区主动归附朝廷的爨玩为刺史。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任爨玩之子爨宏达为昆州刺史。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开元五年(公元716 年) ,又复南宁州,以爨归王为都督。
唐天宝年间,蒙舍诏强大起来,统一六诏,灭了爨,随即摆脱了唐朝的控制,建立南诏国。蒙氏特将其境划为"十赕"、七节度和二都督府,改同乐县为要夔鹿弄川
,隶拓东节度。
从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独霸宁州起,迄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南诏灭爨的四百余年间,爨氏统治南中,创造了灿烂的爨文化。在古同乐地域内出土的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和精美的大铜鼓及铜铣,足以证明陆良为文献名邦。
南诏国灭亡后,云南先后经历了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三个政权的更迭。公元936年,段思平借东方37部之兵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政权。段氏改拓东节度为鄯阐节度,
同时改夔鹿弄川为吾彦甸,隶鄯阐节度;后又改吾彦甸为37部之一的落温部。
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 ,在云南设万户、千户和百户,
落温部改为落温千户,隶落蒙万户。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 设云南行省,改万户、干户、百户为路、府、州、县。落温部为陆梁州,"陆梁"二字开始作为这里的地名。陆梁州下辖芳华和河纳二县,州治在今旧州,隶曲靖总管府。至元初,内地佛教禅宗传入陆梁,建立了北禅寺(今大觉寺)和千佛塔。七百余年来,经历了多次地震,塔体却毫无倾斜。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明太祖派傅友德、蓝玉和沐英三将率大军南征,
12月在曲靖百石江战役歼元梁王主力,旋即分兵定滇,沐英至陆梁,攻克小堡城(今陆良古城) ,擒帖木儿王子兄弟。《志》称“陆梁州土官阿纳和元千户哈剌不花归顺,阿纳被任为土知州,哈剌不花仍驻大堡。”洪武二十三年(公元
1390年) ,改曲靖总管府为曲靖军民路,陆梁州与之隶属关系不变。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89年) ,陆梁州境土酋刘姓五兄弟结寨反叛,沐英率军平定。时值六月,天气阴霾清冷,沐英以古有 "变作人间六月冷"诗句改为"信是深山六月凉",命改陆梁为六凉,也作陆凉。因陆凉为滇东重镇,同年增设陆凉卫,卫城设在
南盘江南岸今鲁昌村,隶云南都指挥使司。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 ,因水患而将卫城迁至南盘江北今陆良域,州治仍在今旧州村。永乐初撤芳华和河纳二县归六凉州。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增设流官知州。嘉靖二十一年 (公元1542年)建文庙,兴学校。万历中期,改土归流,中央王朝直接委派知州。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 ,清军消灭了南明永历政权,改云南布政使司为云南巡抚,其政区基本沿袭明代旧制。康熙八
年(公元1669年)裁卫归州,并将陆凉州署迁卫署。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10月31日,云南革命党人举行 "重九"起义,光复云南,建立了"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同年,废府、州,设省、县二级制政权,隶云南省都督府。县乡绅牛星辉认为"陆凉"之名义薄不雅,倡议改为"陆良",后经都督府批复获准。县治驻地未变。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 ,县改隶云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驻曲靖)。
解放战争时期,陆良成立过包括路南、陆良、富源、马龙在内的中共陆良县中心县委。1947年的
马街"7'24武装起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三支队
的创建,为陆良在民主革命时期写下了光辉篇章。
1949年12月26日,陆良全面解放。1950年4月1日成立陆良县人民 政府,隶宜良行政专员公署, 1954年改隶曲靖专区行政公署, 1997年曲靖撤区建市,仍隶曲靖市。
阳光
发表于 2012-3-24 22:26:16
【陆良童谣】
城门城门几丈高?
36丈高!
骑匹马,买把刀!
钻进城来挨一刀!
1,2,3砍猪肝.
4,5,6掐你呢如.
7,8,9拖你上山喂老虎...
打死救活,你死我活!
你着打死,我敲大锣!
点点豆豆,南山咳嗽,
张飞骑马,拿刀就剐,
剐着一匹小、白、马!
月亮公公,打把鸡枞,鸡枞满满,架笔管管,笔管漏漏,架绿豆豆,绿豆香香,架新姜姜,新姜辣辣,架宝塔塔,宝塔高高,扭着腰腰,我家宝宝,快睡觉觉
哪个头上有根草,今天明天倒粪草
尾巴狗,尾着老爹走,老爹吃麻花,你吃老爹呢脚丫巴
告嘴婆,洗拐脚,洗到太阳落,太阳公公给你两大脚!
XX敲铛铛,敲到金马坊,捡着个烂口缸,买了碗米线汤,泼了一裤裆.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别人有伞,我有大头!
大眼睛,偷钱买点心,你不给我吃,我告你老母亲,点心买不着,挨了两排陀,你妈打了你,我拍手高兴!
香棍脖子橄榄头,秧鸡脚杆火盆嘴,铜头铁尾巴,腰格豆腐渣
搂肩搭脖,花子滴夺
我喜欢,鸡蛋炒馒馒.
捡着当买着,金子银子换不着.
人日浓,难形容,形容起来更日浓
日浓包,踩高跷,踩了灌一跤.
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留级生,不讲卫生,脱开屁股打两针.
吃菜要吃萝卜心,
走路要走大街(gai)心,
阿(wo)屎要阿(wo)毛辣丁.
不听不听狗念经,三十晚上再来听
我们两个好好,买只鸡来炒炒,我吃鸡大胯,你吃鸡虼蚤
一米一米三,三加三,三面红旗,解放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