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意 发表于 2011-10-31 08:17:16

自由和纪律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的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认识的自由。有了这种自由,他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去认识、认知。那是不是还应该有纪律呢?
蒙特梭利强调:“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这里的纪律不是听老师的话。因为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的主人时,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
事实上,孩子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和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些规则并很好的遵守它。但这些规则应当是和孩子的发展和谐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在同小朋友的游戏中自己建立的,是和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必须量少、严谨和科学,并且可由孩子自己去创造。这样的规则,孩子遵守才有乐趣而破坏这种规则,孩子就十分痛苦,因为他已经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如何让孩子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而且让他在自由中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为自己的主人呢?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这里指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孩子就会反复做那件事;在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因为长久的专注,孩子会逐渐的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形成了。这里所说的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指顺从,孩子能遵守事物的法则,就是能顺从规则。
所有有的孩子,当我们给他提供智力发展的所有条件,他就会特别的出息:睿智、平静、守纪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渴求自由。孩子生下来以后,有一种自然的法则,这种自然法则就是不断地、不停止的发展生命,孩子没有一秒钟会放弃这种发展,所以活动中的孩子是最正常的发展。但是,让孩子自由的发展会出现一种“选择自我”的趋向,这种趋向一旦出现,孩子的智力活动就会开始按照一个轨道发展。
在蒙氏教育中,人格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正常了,智力发展也就正常了,而纪律不过是一种孩子乐意遵守的规则而已。这些都必须依靠自由。
如果只靠惩罚和所谓的教育让孩子遵守纪律,只能使孩子暂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他惧怕我们的威力,但这种遵守是被迫的,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我们看不见的伤害。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1 08:18:39

教育反思: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孩子有厌学情绪呢?
   因为他们不是在自由中学习,而是在我们的权威压迫下学习的,所谓的遵守纪律大多就是听老师的话不能随意活动,而不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后发展起来的自我控制力,所以当孩子成长到一定时期,有了反抗力时,特别是青春期时,孩子就要为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而起来反抗。记得李玫瑾教授和她的学生之间的谈话:有个女同学文卿问我,老师,你是怎样处理生活与事业的……,我马上兴奋地开始炫耀自己的生活能力:我小时一年级学会织毛活,初中时学会钩花、钩衣服,大学时开始学做衣服,自己剪,自己缝纫……,我孩子在12岁之前的小花衣服包括连衣裙都是我自己做的。做饭俺也会几手,我曾经“活面”不下手,而是用一双筷子,活好面后,瓷盆里干干净净,若活软面(烙饼面)可做到手上干干净净,若活硬面(面条面)还需下手捶面,我做手擀面挺像样的……
不仅如此,我还会做粗活,其中最厉害的是活泥,会活“三合一土”,因为我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三,一直在参加防空洞的建设,我一人“活泥”可供三个人砌墙,俺还学过做砖坯(砖头烧之前的泥块)。初三学工时,曾进过建筑队,因为是女生被照顾,安排进室内干活,即给当时楼房的木门、木窗打沙纸、刷油漆,后来,俺们家找师傅打的家俱,为省钱,油漆活都是俺一人包了……练了这么多本事,您说,俺生活能力昨样?
在我自我吹嘘并陶醉时,我的一位研究生若龙突然冒出一句:唉,怪不得呢,你们这一代人是先玩、后学习,所以有后劲呀;我们这一代人则是从小就不让玩,结果上了大学都不想学习了!——他的一句话让我醒悟,我一想,嗯,真是如此!当我上大学后才发现自己那么无知,所以大一的课外我拼命补看国内外的各种文学名著,大二开始看中国通史、欧洲史、著名人物撰记等,大三开始一头扎进图书馆读专业性的著作……,四年下来我踏踏实实地自我选择性地读了很多书……
我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让人先自由玩、后学习的时期,尽管我们回过头来说文革对教育的破坏,但那时的社会还很少有那么多杀亲、杀孩子的恶性案件,那时的青少年很少有抑郁症、自杀的现象,那时很少有家长告学校要求赔钱的,所以,我们有那么多的机会参加劳动、学工、学商、野营拉练……。由此,练就了我的吃苦能力,行走耐力,最重要的是让我的神经系统在体力之作和自由玩耍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发育,现在,当我在自己忙碌的工作中能够带着一份自信、一份快乐,遇到挫折我能很快地调整时……我想,这一切都是早年经历积赞给我的本钱。
我真想建议所有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研究一下:在孩子七岁前、甚至十六岁给孩子们些时间,让他们到屋外、到田野、到山上、到水里去玩,让他们感受自由的快乐,感受生活的快乐,让他们的神经系统充分舒展,他们的体质会更加强健、更坚强,而他们的智力会更优秀。
天生我材必有用,顺其自然才正常。人生短暂,为什么要让所有的人错过那么几年最珍贵、最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呢?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1 08:19:50

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
梅园小学二年级(2)班赵柔淇
这是一个发生在寒冷的冬夜里的故事。
这一天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新年了。 “当!当!当!……”当第十二下新年钟声响过之后,耶,新年来到喽!人们兴高采烈的互相致以新年的祝福,孩子们蹦着跳着,喊着叫着,唱着扭着……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忽然,一个小女孩尖叫了起来。“你们看,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回来了!” 人们都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小女孩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红色的皮鞋,戴着镶有宝石的花冠,手里还拿着亮晶晶的小布熊。漂亮极了。哇,她真的回来了!你看,她在和我们打招呼,冲着我们微笑。奶奶,还有奶奶也回来了。天呐!这一切都是真的,她们真的来到了我们中间!一个小男孩跑过去摸摸小女孩的脸,手又缩了回来,他不敢相信,再去摸摸,暖暖的、滑滑的,小男孩开心极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来到了窗前,美丽的星夜,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小女孩指着一颗又大又亮的星星说:“妈妈,那一定是妈妈!”
大家都被被此情此景感动了,每个人都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每个人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祝福,希望她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1 08:20:39

【溢意教育理想之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夫妻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使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处事方式。当你要求对方和你一样时,那将是非常痛苦的感受。世界上也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不能改变任何人。当你做为一个旁观者,站在远出处仔细的观察,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那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一个温暖的家。那是上天的安排,你们各有优点,虽然也有不足,但却又互能弥补。你有时非常急噪,他却平静如水。你总是一板一眼,他有时开个玩笑,来个幽默,使孩子开心的一笑,使凝固的空气瞬间被笑声充满。你原来认为他的缺点却成了优点,那时你接纳自己的同时也接纳了对方。你不在高高在上,你用欣赏的眼光欣赏对方,突然发现世界是如此美好。如果你总能用敬佩的、崇拜的眼神看着对方,他的潜能将会爆发,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1 09:09:35

【溢意教育理想之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凡事都分为“应该”和“不应该”,总是想把书本上或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灌输给被教育者。如果受教育者有过体验,这些道理引起共鸣,能起到一点作用;如果受教育者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或者根本不想听,往往收效甚微,教育者会认为是“对牛弹琴”,受教育者认为是“正确的废话”。神经语言学告诉我们: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我越来越体会到:找感觉比讲道理有用。做为明智的教育者一要考虑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否良好,二要研究受教育者心理最需求什么。否则,接收者没有准备好,电台发出的轻音乐到接收者那里要么成为噪音,要么没有声音。有位演讲家想说明喝酒的害处。他拿了两个杯子,一个杯子盛上白水,一个杯子盛上酒精,他把一只虫子先放到白水杯里,虫子一直在上面活蹦乱跳,他把这只虫子拿出来又放到酒精杯里,虫子马上停止跳动死掉了。演讲家得意地问大家:这说明了什么?大厅一片寂静。这时,只听后面一个明显已有醉意的人说:这说明喝酒肚子就不长虫子! 人们一片笑声,把目光扫向醉酒人,演讲人也有些尴尬。有个孩子听了场讲座,高兴地向做老师的爸爸介绍听这场报告的收获。这位爸爸非常疑惑:这些学习方法我不是整天在讲吗?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1 11:44:07

怎样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但在孩子真正有了独立的意识,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状态时,父母却难以做到“爱”了。我们总会认为孩子怎么这样倔,怎么这么不听话。实际上孩子要成长!要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我们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
我们习惯上很难容忍让孩子自由,尤其当孩子“吵得很”时。我们大都很难容忍孩子自由,让孩子有一个自我调节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因为对一个自由中的孩子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我们大多不愿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挣钱重要,看电视重要,聊天重要,睡觉重要••••••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
在人的一生中,拿出6年时间给孩子,并通过孩子发展自己是最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分一秒的成长,我们也一分一秒的成长。只有付出心血,让成长的一分一秒积攒起来,才可能成就一个非常成功而幸福的孩子。
只要给孩子自由,有了自由,孩子就去自动施行我们想不到也不理解的“神奇”的发展方式。
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天还要宽广!只要我们潜心地去爱孩子,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美好。只要爱孩子,我们就会给孩子自由。有了爱和自由,孩子就具备了基本成长的条件。有一天,自由和爱就会在漫长的童年时代过去之后,在一个人身上形成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质。
任何一个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首先这样理解孩子,这是最主要的。但我们的爱一定要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孩子是用心灵感受我们对他的爱,当孩子识别我们并非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后,他会非常愤怒,更加受伤。
教育反思:杨杨有个在我们看来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当他兴奋时(主要是有成就感时),他就会跑来跑去或者跳来跳去。有时我们不能容忍如此大动静的兴奋,就会去阻止他,或者对他大声说教,这时的杨杨总是拉着我的手,看着我说:“妈妈,你小声说,你越大声说我越不听。”有时我气得不行,只得强忍着要发的火对他小声说,他却仍不满意,因为他感受到我内心深处的火,除非我内心真正平静下来,他才会停止跑跳。这时的我们往往只是想着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让孩子有一个自我调节的空间和时间,总是用我们的行为准则来限制和干涉孩子。

要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先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家务永远是做不完的。妈妈,请您停下来,给我一点时间,回答我的问题,好吗? 
我跟大人一样,不喜欢被人唠唠叨叨,有时候,你们“唠叨”的太多了,我本来想做的事情也不愿做了。
我需要鼓励才能长大。我是你们的孩子,不要随便骂我,你们可以批评我做的事,但不要伤害我的自尊。请珍惜我、尊重我、引导我,并用爱的方式管教我。
正如孩子们所要求的,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唠叨,而是停下来听他们说话,回答他们的问题,鼓励孩子。
父母要做的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满腹道理的权威者。如果想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就应该鼓励他多说话,从孩子的讲述中分析出你想知道的答案。其实,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我们一张口他们基本就知道话的内容了,说得太多只会激起他们的反感。
孩子的情绪会通过言辞、姿态流露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适当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自己的看法,但不要求孩子接受,而是让他自己体会。所以,和孩子沟通,除了“多听”和“少说”之外,还要再加上一颗心,相信孩子,感受他的真实想法。

二、在跟孩子交流中注意说话的艺术和教育方法
一块分享博友“微笑人生”的故事:女儿一天天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时我给她买的衣服不合她意,她就会不穿,甚至还生气。等她从幼儿园回家,我笑着跟女儿说:“今天有个阿姨来我们家玩儿,看到了你这件新衣服,夸衣服好看,她还说也要给自己的孩子买呢!”她就会很高兴地说:“妈妈,那让我试试吧!”穿上新衣服的女儿会在镜子前走来走去。“嘿,我女儿穿上这件衣服可真漂亮……”我在一旁再趁机夸她两句,孩子就很乐于穿这件新衣服了。在沟通中,注意把握孩子的心理,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相信您跟孩子的沟通会很有效果的。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许多错误,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批评的艺术:首先措辞要适当,切忌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另外对事不对人,也就是批评时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帮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应揪着缺点不放,旧账重提。能做到这些,相信您可以取得更好的亲子沟通效果。

三、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要经常拥抱孩子
要一天至少4次拥抱你的孩子。孩子说话吋专心听,也注视他们的眼睛。常常,就在这专注的时刻,心中涌起对他们的爱,就会自然地抱抱他们。拥抱、亲吻、称赞、鼓励,这些永远不嫌太多。当一个孩子心中的爱槽注满时,他就会把爱流露出去,而不是成为一个不满的孩子。
对孩子,若平时没有拥抱的习惯,也可以拍拍肩,轻轻捏捏他的手臂。最好就是保持一些亲密的方式,对自己说,我要持续去做。当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您会发现,自己跟孩子的心越来越近,孩子学会了爱,学会了理解。

四、“斯宾塞纸牌”游戏等一些有用且吸引孩子的沟通方法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12张纸牌”游戏——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所用的纸牌不是一般的纸牌,而是12张事先写好的卡片。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拿两个骰子轮流掷,掷到哪个数,就取出这张卡片,回答上面的问题。
这12个问题是:(1)讲一件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2)讲一件你最不快乐的事。(3)评价一个你周围的人。(4)今年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只限3个)?(5)你对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太满意?(6)哪件事,你努力了,但成效不大?(7)深呼吸3次。(8)拥抱一下你喜欢的人。(9)讲一件你与朋友间的小故事。(10)放假了,你最希望做什么?(11)你最想去的一个地方,为什么?(12)你最想家里有什么变化?(卡片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更换。)
通过这个纸牌游戏我们会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容易了解孩子。如:他晚上做了噩梦心理很害怕,有些事情他努力了可是没有做好等,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也许就是影响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害虫”,如果我们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孩子会很感激,沟通也更顺畅。
不妨全家一起玩这个游戏,了解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和睦的家庭就诞生了!这个游戏主要侧重在语言交流,其实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亲子游戏来增强亲子交流,如:踢毽子比赛、家庭读书会、拼图等。
读书:有些父母是这样做到与孩子良好交流的:孩子读什么书,她要么提前,要么和孩子一起读,并和孩子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表达的感情。时间长了,她与孩子有了共同的话题,在感情上也亲密了很多。
亲子沟通的方式还有很多,如书信沟通,相互写小纸条,家庭读书会等等。沟通的内容也很广泛,比如家庭中“小摩擦”的解决、对孩子的温馨提醒等、孩子喜欢的明星等,这都可以增进彼此了解,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1 15:20:51

《白色的风信子》
       天晚欲雪,好友邀我去火锅城,说满腹心事要借火锅一涮。为着不肯做母亲,她与老公已成水火之势,想借我这个过来人做灭火器,令我安置好女儿后速速赴约。
       当初她也极力劝过我,做母亲投资太多风险太大,如果生个神童还好,当妈的里子面子全赚足了,万一生个木头木脑的呆瓜,连自己的快乐都得赔进去,实在是亏大了。那时我笑她像个人贩子,现在却觉她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幼儿园门前熙熙攘攘,老师对我微微叹道:这孩子含羞草似的,音乐课嘴闭成一枚坚果,舞蹈课总比别人慢半拍,就连游戏时,也是独自在角落张望。
       我似乎感冒了,全身发冷,头痛欲裂。女儿将脸藏在我的大衣里,不安地蹭来蹭去,我愈发烦躁。一出世就得到病危通知的她,在这群活泼可爱的宝宝中间,不仅身量不足,性格也甚是木讷。
       这个刚自幼师毕业的女孩犹豫了一下,又说了一件愈发让我尴尬的事,女儿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旁边有位家长哧地笑出来,我兀自强撑着微笑,心里却暴躁得想找谁大吵一架。
       头晕目眩地到了家,一摊泥般软在床上。女儿推开门,期期艾艾地要我教她什么,我极力克制着恼怒,闭上眼睛不去睬她。可不一会儿,门又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心力交瘁的我终于爆发了,狂怒地指着她喊叫:滚出去,我不想再看见你,我怎么会生下你这个白痴!
       女儿惊骇得缩到墙角,她瑟瑟发抖地问:妈妈,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会死吗?我气急败坏地将她藏在背后的手拉出来,头立时嗡嗡作响,那么多的血,那么深的伤口!连淘气都笨得险些杀了自己,老天啊,你到底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跌跌撞撞地往医院走,雪大起来,女儿没有哭也没有要我抱,一声不响地在我身后紧追慢赶,看来她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医生说伤口太深,为防止感染,缝合后要输液,而且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疤痕。医生责备着我的疏忽,女儿默默听着,将瘦小的脸深深埋在膝间,长久地不肯抬起来。
       打上点滴后,女儿睡了,方想起好友之约。急急回电说明原因,她幽幽地说:看来不要孩子是对的,太难了。
       一句话触痛我所有的暗伤,泪猛然间大肆溃逃。这些年丈夫远在外地,我独自在病弱幼子和繁琐工作间奔走,巨大的压力几乎辗我为尘,皱纹天罗地网般自心底罩到面上,哪里还有香如故!当初我认为孩子是上天赠送的最好礼物,现在才知道,这礼物有那么多教人承受不起的附加品。
       我回头看看女儿,她向里睡着,眼睫毛扑簌簌地抖。
       到家已经很晚,一进门就听见电话铃响,女儿轻手轻脚去了卧室。女儿的老师说,她一直在给我打电话,如果打不通,她会内疚得连觉也睡不着的。
       原来,那位哧笑女儿的家长去找了她。他说他的孩子和我女儿最要好,那孩子告诉爸爸,好朋友拼命吃那么多饭,不是傻,也不是贪吃,是因为她妈妈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老是生病,会快快长高长聪明,会给妈妈做饭,帮妈妈拖地,妈妈就不会再烦了。
      这个女孩忽然哽咽了:您的孩子还说,妈妈最爱吃苹果,她一定要学会削苹果。
      放下电话,我忽然间看到茶几上的水果盘里,有一个已经干巴的苹果,削得坑坑洼洼的,上面有淡淡的血渍,旁边赫然躺着一把锋利的水果刀!
      我的心痉挛着,电光石火间忽然明白,她第一次进来,是想让我教她削苹果,我却没有睬她,她把自己伤得那么重,只是试图学着为我削一只苹果!
      我来到她的房间,她居然换上了夏天才穿的公主裙,默默站在红地毯上,似一个小小雪人。一见我,眼里便闪过浓浓的惊惶,一下子,我泪盈于睫。她喃喃地说:妈妈别哭,我给你跳舞,跳我刚刚学会的《风信子开了》。
      我发现她右脚的袜子有些异样,她说,袜子破了一个洞,昨天脱掉鞋子进舞蹈教室时,有小朋友笑她露出的大脚趾,她便自己拿针线来缝,缝好后却成了这样。
      我蹲下来,摸着那个疙瘩,硬硬地硌着手,也硌着我的心。她的脚被磨了一整天,我却不知道,她只有四岁半,怕妈妈会烦,自己苦苦琢磨着,竟然补上了这个破洞,做妈妈的却嫌她笨!
      她轻轻唱着,缓缓摆动手臂,合拢的双手如一枚含羞紧闭的花苞。在灯光底下,花苞怯怯地打开,风来了,雨来了,她的单眼皮的黑眼睛一直看着我。她举在头顶的左手,还裹着厚厚的绷带,花瓣一点一点展开,女儿如同一个小小的勇敢的伤兵,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终于将自己开成了一朵比雪还洁白的风信子。
      风信子低声说:妈妈,小朋友都笑我开得太慢了。她顿了一下,还有人说我是白痴。我一震,心被烫了似地猛一缩。
      舞蹈老师告诉大家,我不是白痴,我是白色的风信子,很安静很怕羞,比紫色和蓝色的风信子要开得慢一些,可等到开好了会最美。
      我俯下身子,抱住她柔软的小身体,抱住漫漫红尘里离我最近的温暖。
      请允许白色的风信子害羞吧,因为,风雪再大,受伤再深,她都会拼尽全力为你开一朵最美的花。明天,我将告诉好友,拥有任何一朵风信子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溢意 发表于 2011-11-2 20:54:08

【沉重的生命课】
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
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
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
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
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
“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
“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在打退堂鼓。”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两年前,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2)班英语老师,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的消息后,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
“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孩子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感觉很疑惑,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心智不够成熟,我当时就决定,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给他们一个交待。”
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待,黄侃也在给自己一个交待。
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也是惟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己,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
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
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溢意 发表于 2011-11-4 14:13:46

对孩子说人话
         ——摘自《读者》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十三岁的儿子送到澳洲的朋友怀冰家,说是让他见见世面,请怀冰照顾一下。怀冰开始了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怀冰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托我照顾你在澳洲的一个月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十三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的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弄清楚路线和车程以后,自己去。总之,你要独立起来。因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最后,当怀冰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十三岁的小男孩眨着眼睛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已经十三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决自己的早餐以及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这类常识问题。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中。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了!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他的爸爸妈妈把怀冰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间长大了?
无独有偶,前不久,我的一个女友带着她八岁的儿子到我这里来玩,看到我在用苹果手机打电话,小男孩说:我妈妈说了,只要我的架子鼓考过七级,她就给我买一个这样的苹果手机。
我说:这事我不同意。你一个八岁的小孩,有拥有手机的必要吗?再说了,你考过七级,完全是应该的。因为你这样年纪的孩子,学习是必须的。要什么奖励!因为考过了一个普通七级,就狮子大开口跟妈妈要苹果手机,妈妈挣钱容易吗?你这样做不觉得很羞耻吗?
他和那个十三岁的孩子一样,眨着眼睛看着我,听着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
你给妈妈洗碗了?帮妈妈扫地了?你洗过衣服?擦过桌子?妈妈下班以后回来,你问过她累不累……你什么都没做过,你有什么资格跟妈妈要钱买这买那?!
在我这样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他的妈妈一直坐在那儿不说话,时不时看我一眼,眼中有笑意。她可能早就想说这些话,却从来没有“忍心”对自己的儿子说过。
   我说,这个手机是不是不能要?小男孩竟然叹了一口气,看着我,点了点他的小脑袋。
我对女友说,姐们儿,他才八岁呀,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会听进去的,就看你给他的是什么影响了。如果你总这样无节制地满足他,你给他多少他都认为是应该的。
女友说:真是这样!给多少都不觉得多。
怨谁呢?孩子吗?当然不是。
看到许多人在抱怨如今的孩子是怎样的不争气、不节省、不体贴、不刻苦……这就叫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如果父母们能像我和怀冰这样,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与他们对话,孩子就会懂得许多必须懂的事情。
我的女友说,你知道我先生他总是对儿子说,家里的一切都是你的,连公司都是你的。我说:那如果儿子不懂经营之道,你把公司给他,他赔掉你的老本可怎么办?这回轮到女友眨眼了,她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父母们有一个严重的错误:从不把孩子当成人,孩子永远等同于小猫小狗一样的动物!
所以呀,奉劝为人父母者,对孩子说人话!告诉他们做人应该怎么样做。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真的不是猫猫狗狗,他们是人。

溢意 发表于 2011-11-4 14:25:47

钟茂森博士母亲殷殷告诫天下父母三句话:
       第一句:和谐社会,女德母教至关重要,愿我们以智慧的 母爱,去诶中华民族培养优秀的后代。
       第二句:教子之道,德为重要,让我们从孝道开始,从《弟子规》做起!   
       第三句:愿天下父母,都积极为和谐世界培养更多的大孝、至孝的儿女!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查看完整版本: 【溢意教育理想之家庭教育】充满智慧地与孩子一起共度人生(原创兼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