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意
发表于 2011-9-10 15:28:40
【家庭教育之音乐教育】
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儿时学音乐能推迟大脑老化,曾学习过音乐的老年人的认知测试成绩要好于从未学过音乐的老年人。
该项目研究员、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神经学专家布伦达•汉娜—普拉迪在一份声明中说:“在人的一生中,进行与音乐有关的活动或许能起到进行高难度认知训练的作用,那会让你的大脑更健康,更有能力去应对老化问题。学习演奏一种乐器通常需要练习数年时间,这种学习可能在大脑中形成多种替代性连接,由此可弥补因衰老造成的认知能力衰退。”
溢意
发表于 2011-9-13 11:25:52
【家庭教育需要适度的民主与尊重】
今天是9.11十周年纪念,美国政府该反思点什么?他们打着人权的幌子,在世界各地推行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价值观世界通用吗?美国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创造了文明、民主和自由,但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和他国的利益为代价,来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尊严。什么是民主和自由?就是给人以尊重和选择,尊重他国人民的政治选择,不能强制人民选择。物极必反!
给家长们带来了一些反思:为孩子们好,但不能单方面凭着一厢情愿来教育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空间,给孩子发展的时间。当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民主,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心声和不满,看不到前途的时候,只能去选择最为极端、觉得最为有效的方式去做最后的抗争。近几年来,一些未成年孩子正是在父母“爱”的名义下,选择了自杀。警!警!
溢意
发表于 2011-9-14 08:32:20
本帖最后由 溢意 于 2011-9-14 08:32 编辑
【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孩子。家庭教育的渗透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凡是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要做到。有一句语说得特别好:“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有了身教的基础,再加上有理、有力、有节的说教,孩子就会更服从家长的教育了。
境教,就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精神环境给孩子积极的教育影响。人们都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家庭环境,如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意识形态,家长作风,家庭陈设,布置等家庭的氛围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不良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起污染作用的大染缸。
慢慢度度假假
发表于 2011-9-14 09:09:30
老大。怎么换了个这么酷的眼睛。
溢意
发表于 2011-9-15 16:00:01
【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如:早恋、网瘾、抑郁、自杀、吸毒、犯罪、杀人等等,家长便惊得目瞪口呆,大呼: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当确认事实后,这些家长痛不欲生、捶胸顿足,连连发问: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有的家长思来想去,要么认为这是偶然发生,要么责怪孩子、埋怨学校、社会、他人;周围人有的出于对家长同情,有的一叶障目,道听途说,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实际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必然性,都有预兆,责任都在家长处。只有从家长身上挖根才能解决,其他只能找点心理平衡,毫无作用。林妙香老师开始对儿子要掐死自己非常不理解,慢慢地找到了自身的原因,问题也慢慢得到解决,如果她采取自杀或指责、埋怨的方式,可能换回一些同情,但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药家鑫被判死刑后,他父亲虽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有所悔悟,但主要还是对儿子表示愤慨,怎么能那样?也表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很有大义灭亲的思想。他母亲到孩子死也不理解,儿子为什么采取不报案,捅死人家的方式呢?孩子出了问题一定要坚信:有果必有因,偶然性一定包含于必然性之中,家长只有解剖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为什么当孩子有问题后,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重物质轻精神,重有形轻无形,重成绩轻感受,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进行换位思考,不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
溢意
发表于 2011-9-16 08:16:26
家长溺爱孩子十类可怕的后果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溢意
发表于 2011-9-16 08:51:54
【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在当前成为热门话题的教育问题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似乎普遍被看成了一对对立范畴。于是便有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提法。循着这个思路,呼吁淡化考试、扩大保送、推荐范围者有之,为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改革”(那是反“应试”的极端了)说好话者有之,要求废除重点校、一律划地为牢“就近入学”者有之。在下于此窃有所虑焉。
我赞成素质教育,也认为目前我们的教育制度有问题,乃至有危机,亟待改革。但我反对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的提法,也不赞成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作为教改纲领。这样的提法并未抓住如今教育危机的实质,这样的纲领更可能误导教改。
溢意
发表于 2011-9-16 17:09:46
【妈妈感悟】
父亲的缺席对孩子来说,虽然是一种不完整的生活,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一个女人的婚姻幸福当然是她的财富,但还有一种财富是永远属于自己的,不会被别人的行为所破坏的,那就是对生活的态度。即使你已经很受伤,也要鼓起勇气去疗伤。
溢意
发表于 2011-9-18 16:02:01
【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有位母亲,她的女儿今年十五岁,是初二学生。她的女儿非常判逆,什么话也听不进去,还没说上两句,女儿就不耐烦地打断:别说了、别说了,整天唠叨,真烦人!她和女儿交流非常困难,女儿什么也不说,母女关系僵化。她问:过去女儿很听话,表现很好,现在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呢?看着痛苦的母亲,我问:您用什么方法教育女儿?她答:我经常告诉女儿,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不要与学习差的在一块儿玩,不要浪费时间,学习好了,老师才看得起你,以后也才能有好前途等等。我又问:您与孩子说话时,是表扬多还是批评多?是激将法多还是鼓励法多?她答:女儿小的时候挺可爱,越大越不讨人喜欢,浑身毛病,还表扬她,表扬她还不上天了?考试前,她给我说,这次考试我要进二十名,我就哼她一声,就你那状态,不落到三十名就烧高香了!结果,真的退步了。我这样用激将法激她,还不是想让她努力?还不是为了她好?难道不对吗?我说:我知道您都是为了她好,可效果如何呢?您自己愿意和批评、讽刺、轻视您的人交流吗?她想了一会儿,说:是的,我也不愿意跟高傲自大,不通情达理的人说话。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说:听戏者没人听、不想听,唱戏者要反思自己:怎样才能让听众愿意听?如果一味儿埋怨听众那是最愚蠢 的唱戏者。首先,想法与女儿搞好关系,其次,判逆是对您过去教育方法的判逆,如果教育方法对了,孩子就不判逆了,以后,一定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多用表扬、鼓励的方法与孩子交流。
溢意
发表于 2011-9-18 16:05:37
育儿,没有GPS
文/郗红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该怎么给我的孩子制定规则?怎么让他听话?我希望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我需 要每天监督他的学习吗?家长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中,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焦虑。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 是,育儿,没有GPS,不能进行定位跟踪。孩子也不会在你预定的轨道上行驶,他有自己的行驶线路。我 们家长不必培养太听话的孩子,而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允许孩子做他自己。
育儿,没有GPS,你不可能在孩子出生,就为他设计好他以后的人生路,从此便畅通无阻地直达目的 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最需要的是自由,他希望可以天马行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穿自己喜欢 穿的衣服,画自己喜欢画的画,报自己喜欢的兴趣班……
人生的方向盘,是不能为孩子定位的。因为你不知道在养育孩子的途中,孩子会发生哪些变化,育儿 中你会遇到哪些问题。所以,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行,边摸索边总结经验。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往前走 ,而不是让孩子走向我们设定好的位置。
育儿,没有GPS,不能对孩子进行跟踪、定位、预设。有以下几点家长需谨记——
1.不要预设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有的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为孩子设定了精美的蓝图:一岁学识字,二岁背唐诗,三岁学钢琴,四岁学英语……一定要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考名校……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已经成为了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家长爱孩子的心情无可厚非,但是,过分预设孩子的现在和未来,什么都要为孩子计划好,会让孩子变得平庸无能。所以,有些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十岁就考上了大学,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而不能入学。
家长要做的,不是为孩子设计人生,而是教导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能力和修养,这包括和人交往的能 力,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成才的可能。
2.惩罚孩子时,不要用预设的套路
家长惩罚孩子时,惩罚的方式有打骂的,有罚站的,有冷嘲热讽的,有批评指责的,有唠叨说教的。 这些负面的惩罚方式有时效果并不好。家长应根据孩子犯错的程度设定一个“阶梯状”,即逐级加重的惩 罚方式。但一定不能采取侮辱的方式惩罚,否则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
比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让他把东西送回去后,罚一个月不给他买玩具;孩子不尊重爷爷奶奶, 取消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总之,惩罚要多样化,不能孩子做错了什么都是同一种惩罚方式。一种惩罚方 式用久了,会引起孩子的叛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3.夸奖孩子时,不要用预设的语言
很多父母夸奖孩子时,喜欢说说“你真棒”“你长得真可爱”“你很优秀”……等笼统性的语言,这样的夸奖次数多了,会让孩子感觉空泛、虚假。由于你经常说“你很棒”,孩子根本不知道他哪里做得很棒。所以,夸奖孩子时要具体一些。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家长最好不要说:“啊,你画得太棒了。”你可以找到孩子画得好的地方加以肯定,比如:“你画的这个城堡很有特色,三角形的房顶,看起来非常美观;还有,你画的城堡里的机器人在比试武术,这个创意很好。”
4.和孩子交流时,不要用预设的模式
当孩子有情绪时,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自己在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情。家长就不能 单纯地问:“怎么了,宝宝?发生什么了?”要用孩子可以接受、他感到有兴趣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 我曾经无意中发现的一个方式,我告诉一恒:“我们可以对星星许愿,星星会帮我们实现愿望。”一恒对 着星星许了三个愿望,而我也从一恒许得愿望中了解到了一恒的想法。
或者将孩子的经历编成故事,并处处设悬念,留给孩子来回答。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 ,他又不愿意和父母说原因,那么父母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猪宝宝到了上学的年龄,猪妈妈把它送到了 幼儿园,可是第一天放学回来后,小猪一点也不高兴。宝宝,你知道猪宝宝为什么不高兴吗?我们猜一下 好吗?是不是同学欺负它了?是不是它不喜欢吃学校的饭?……”这样就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都是很努力、很用心的父母,但有些却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给孩子带去了伤害。最主要的就是家 长希望孩子可以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行驶,一旦孩子偏离了那个轨道,父母就会紧张,所以才有那么多焦 虑。
每件事情都有既定的规则,世间万物也皆有相同的模式,但唯独育儿,不能预设和定位,不能提前制 定好终生的规则。育儿,是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育儿,是尊重个性、尊重规律的。